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谐建平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谐建平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方瓷都、花开正红……和谐建平迈开新的征程。啊,建平,女神的故乡,文明的摇蓝……”这首由建平县委书记刘子余作词的建平县歌《和谐建平安》,于清新优美的韵律中道出了60万建平人发展县域经济,共建和谐社会的豪迈与激情。

建平位于辽宁省西部,闻名中外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在地。早在5500年前,为中华民族“龙”的图腾提供了原始依据,把中华文明史推进了1000年。今天建平展示的是 “东方女神佑建平,北方瓷都耀中华”崭新形象。

科学创新――县域经济发展动力

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充分调动干部这一决定因素的主观能动性,建平县创新工作机制,以工作机制的创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航程。一是建立重点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与各部门、乡镇签订重点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照“同类同考,鼓励竞争、重在发展、考以致用”的原则,将全县31个乡镇场街分为4类,将全县84个省、市、县直部门分为5类,确定不同的任务指标,同类之间进行考评。自2004年始,建平县财政已连续3年每年出资200万元,兑现岗位目标责任制资金。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2年同类排位末尾的乡镇、部门,撤换其主要党政领导职务;二是建立重点工作包扶机制。特别是落实了县级领导“六包”责任制,即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都有包扶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环境整治村、贫困户、社区。同时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和“想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用人导向和选干部、配班子的标准。工作机制的创新,为建平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整合资源――县域经济发展蹊路

在创新工作机制的同时,建平县委、县政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规划,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市场运作,典型引路,服务保障”的六句话工作方法。其中,通过市场运作,整合资源的创新之举更是引起强烈反响。

建平县整合政府财力资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其一,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即将上级分配和县本级配套的支农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选择重点发展项目扶持。全县确定了马铃薯、杂粮、设施农业、养羊业为优先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其二,整合政府债权。清查个人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欠款和清收企业对政府欠款。仅此项即收回各类欠款536万元,重新确认债权4800万元;其三,整合资源性资产,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其四是引入市场机制,整合无形资产。对街道、景点冠名权采取市场化运作,实行公开竞标拍卖。其五是整合县乡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新建了政府行政中心和会务中心,整合31个行政机关、人民团体集中办公;整合行政审批资源,将26个行政审批单位集中到县行政审批中心一站式办公;整合各系统集中办公。改革公务用车,处理超标车辆,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保险,统一管理,获得拍卖款200万元,节约车辆参保金118万元。其六,整合教育资源为建平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充足的实用职业技术人才;整合公共职能资源以推进机构改革,全县乡镇街通过改革分流事业人员1581人,节约公用经费支出154万元。

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原四大班子和文体局办公占用土地出让净收益2300万元,并已用于新行政中心大楼建设。2005年县级行政成本降低670.96万元。2005年资源整合后,县城建筑开发面积增加9.3万平方米,产值增加了1.35亿元,建筑营业税和契税合计增加了525万元;2006年,城乡建筑面积更是突破了80万平方米。

优化环境――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近年来,建平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致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思路,县财政出资400万元,聘请资质部门,对县城及周边区域共150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了航拍,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继2004年建平成为辽宁省首批“平安县”后,全县上下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争创全国平安县,全力构建和谐家园。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和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有错和无为问责制。二是对年纳税超百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超4000万元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并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实行“一卡收费制”。对428家民营企业由行风管理部门统一印制收费卡,并注明收费项目、标准,严格规范部门收费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四是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颁发“荣誉绿卡”和“金钥匙”,对优秀企业家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五是开展企业评部门、万人评行风“双评”活动,全方位、多渠道为群众服务。

做强产业――县域经济发展载体

2006年8月1日上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组织的振兴东北陶瓷产业研讨会在“北方瓷都”建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陶瓷专家、学者以及陶瓷企业同国、省、市、县有关领导一道共商振兴东北陶瓷产业大计。

建平县发展规划陶瓷产业始于2004年。当年,立足建平发展陶瓷业的原料、能源、生产、区位、市场五大优势。建平发展陶瓷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陶瓷原料而言,建平县原料具有两个100%优势。陶瓷所有的坯釉料均可以100%就地解决,而且原料品质好、含量大。按年产2亿平方米测算,根据已经探明的原料矿山储量,100%的原料开采时间可超过一百年。

――能源优势。建平县电力资源充足;建平周边还有三大煤矿,北京岩出燃气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已经入驻建平,可为陶瓷企业提供优质的环保燃料;

――生产优势。建平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牛河梁古遗址5500年前的彩陶为证。多年来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全县有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并且是具有一定专长的陶瓷产业工人;

――区位优势。建平县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会处。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道101线横贯县城,距锦州港仅170公里,正在修建的“京四”、“朝赤”、“一纵一横”两条高速公路全部穿境而过。

――市场优势。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既是陶瓷工业欠发达地区,又是陶瓷产品需求旺盛地区,每年需求量至少在3亿平方米,而本地产品所占份额仅占10%,这样就为县陶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开发项目的建平陶瓷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784平方公里,计划到2010年建成,引进域外固定资产12亿元,年产各类瓷砖2亿平方米以上,预期实现产值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建筑陶瓷产销基地。

发展中的建平陶瓷园同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被确立为全省东北老工业基础振兴重点开发项目,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辽宁省委书记、省长张文岳、副省长胡晓华、刘国强等领导先后前来视察,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建平陶瓷产业的要求。2004年11月,建平抢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北方瓷都”的工商注册并得到批复。辽宁省科技局、省技术监督局在陶瓷园区建立了省级陶瓷研发中心、质检中心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运行中。

现在园区已入驻企业20家,累计合同引资额6.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陶瓷总生产能力已达到1.2亿平方米,实际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5亿元,陶瓷园的产品质量水平也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在大力发展陶瓷产业的同时,建平县坚持走特色产业之路。其中,矿产品加工业方兴未艾。作为已探明储量1.5亿吨,储量属世界首位的膨润土加工业,在吸引几家外资企业之后,又先后引入多家大型加工企业入驻,完成投资2.5亿元;作为全县矿业加工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县级产量排名第6位的铁粉加工业,更是向“大、精、强”方向发展。目前,招商引资企业河北宽丰公司总投资9.5亿元,年产30万吨铁粉,60万吨铁粉精选、100万吨机制球团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北京中冶公司总投资8亿元,年产240万吨高档氧化球团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素有“东北小杂粮之乡”美誉的建平,杂粮产业同样越来越红火。如今,规划5000亩的杂粮加工基地已渐成规模。基地预计总投资3亿元,杂粮年加工量达到1000吨,年交易量达到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