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助产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助产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工作中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工作的助产士28名,对她们进行专业的问卷调查,助产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职业性劳损、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是妇产科助产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可以针对助产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化学消毒剂的防护、物理因素、个人防护及社会心理因素等不同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论妇产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危险因素的防范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发生改变,包括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而助产护士是高危职业群体,易受尖锐器损伤且需接触经血液传播疾病患者,因此助产护士被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以往医院工作的重点多在于如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助产护士本是提供服务的载体,若助产护士的自身安全的不到保障,优质服务便无从谈起。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助产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被调查者均为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工作过的助产护士,共发放28份问卷,均有效收回。平均年龄39.6±10.5岁。

1.2研究方法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姓名、年龄、理论知识、职业风险、防护措施、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以及职业性钝器损伤发生情况等。

2结果

根据所回收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性伤害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均是助产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具体见表1。

3讨论

3.1危险因素

3.1.1生物因素因工作需要,助产护士可能会接触到有传染病产妇的体液,眼、鼻、口腔及皮肤暴露在污染物或飞沫中,从而受到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3.1.2化学因素由于分娩手术室需要严格消毒以及封闭,助产护士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各种化学消毒剂会直接损伤助产护士的呼吸道、皮肤黏膜、眼睛或神经系统等机体组织和系统,损害到助产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助产护士的服务质量[2]。

3.1.3物理性伤害因素助产护士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到针头等锐器,若操作不慎,极易刺伤自己。如果产妇自身携带有各种传染病则助产护士有感染疾病的风险。此外,由于工作过程中常受各种医疗器械噪声的干扰,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疲劳及烦躁等不良情况。

3.1.4社会因素当发生产妇难产或新生儿窒息等事件时,部分产妇或家属会将责任归咎于助产护士身上,并对助产护士进行辱骂和伤害,加上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从而对助产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3.1.5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资历浅的助产护士由于专业素质较低且未受到正规的培训,而常将自己暴露于职业危险中。而资历深的助产护士则认为自己专业素质较高,术前未进行充分准备或术后未正规洗手,而常受到职业危险的影响。

3.2预防措施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助产工作中,我们提出下面几条防范措施,现总结如下。

3.2.1术前及时熟悉产妇情况术前对产妇进行必要的生化检查,明确产妇是否合并有传染性疾病。若在接生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等情况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并尽可能地挤出污染的血液,并在术后将情况上报院感科。并注射疫苗或抗体,并定期复查[3]。

3.2.2化学预防在常规用甲醛消毒后,及时打开排风扇进行新鲜空气的交换。

3.2.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举办自我防护培训班,提高助产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对该课程学习内容定期考核,以此提高助产护士的防护意识[4]。

3.2.4噪声预防在不影响分娩的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医疗仪器的噪声音量,并定时对医疗器械进行检修,以排除各种故障带来的噪音。亦可以采取一些专业手段进行降噪处理。

3.2.5提高法律意识对助产护士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法律意识得以提高。个体更加注重自身法律权利的维护,才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从而有法可依地面对医疗纠纷。

总之,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所决定的,助产护士难免受到多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威胁,从而成为各种职业病的受害者。为避免以上情况,需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从根本上培养助产护士的防护意识,更好地提高防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风险,从而更好地提高助产专业素质、修养以及服务质量,从而为孕产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华.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08(04):324.

[2]遍彬.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0(05):247.

[3]刘春晖.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性损伤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11(02):331.

[4]鲍颖丽.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13(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