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信”字论电影《千与千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信”字论电影《千与千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呈献给观众的不仅是熟湛的动画技巧和视觉享受,他还给儿童乃至成人一场艺术盛宴。而这盛宴并非只有华丽的外表,它还有深刻的内涵。正如有人说宫崎骏把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千与千寻》中,宫崎骏把成长、环保、心灵、生存等讯息融入进来,引导浮躁社会中的人们加以思考:儿童的成长问题、环境问题、诚信问题、甚至人类自身的心灵问题等。暂置儿童、环境、诚信等问题于一旁,心灵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正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的“心灵与形式”,我们该用怎样的“姿态” (心灵的表现形式)来外化内心世界,来模写外部世界。我们所要遵循的乃一“信”字。

一、对自己,信—— 真实自信

从影片中看到10岁的千寻,估计会有一些大女孩们看到了自己儿童时的模样:胆小、怯懦,而又如此的普普通通。宫崎骏打破了惯常少女漫画中“如何吸引男生的浪漫故事”,他在自述中也表示:他深信这绝不是一个10岁女孩所渴求的。所以他致力于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制作出合适的动画。千寻的可贵之处正是作为一个普通平凡的女孩,她所具有得一种坚定的执着与真实。影片中的千寻是真实的、真诚的,她的内心也是。她的执着与真实引导着她救朋友、救父母,甚至救一些不相干的人。她的执着与真实促使胆小怯懦的她迎接一个个挑战,最终,影片最后一幕留给观众的是她坚定、自信的眼神与因勇敢、真实而美丽的面容。这就是宫崎骏留给观众的感觉:一见之下不过尔尔,发展下去觉得“还是有些可爱”,最终千山万水走到她身边,才惊呼:“啊,原来她有这样的魅力”——大吃一惊而记忆深刻百度贴吧宫崎骏自述。

而千寻转头这一幕恰恰又与千寻父母那冷漠麻木的神情做一对比。千寻父母脑海中的“变猪记”已被格式化,而千寻却已是一个成长后的不一样而又一样的千寻。这里不禁让人思考: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在金钱欲和控制欲不断膨胀的时代,我们是否找到了心灵栖息的归属地,还是已经不需要了心灵的栖息?但我们可爱的孩子们需要,他们是真实的,不是麻木的。这一对比似乎是对成人们的一种讽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当代社会,大人们忙于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时尚、休闲、刺激的生活,用这种方式来掩盖心灵的孤独与彷徨。反而忽略了孩子们也需要心灵的栖息地,孩子用真诚与善良换取了心灵的归属,而大人们却找不到方向而迷失前方。

二、对朋友,信——真心诚意

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注:百度百科。)于此,可以把“信”字的外延扩至为人处世之上。真心诚意的待人,这一点从千寻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当父母的羽翼不再能给年幼的孩子提供庇护,千寻懂得了朋友的意义,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以获得生存。“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父母这样教导孩子们。而千寻接受了白龙的药丸,她明白了别人给的“药丸”也并不都是“” 。这似乎又一次讽刺了大人们的教诲。当他们因自身的缺陷而不能保全自身,更无法保全孩子的时候,孩子又该如何?他们只能靠自己,靠的不是权力、金钱、地位等,他们靠的是善良真诚的心。

陈慧:从“信”字论电影《千与千寻》白龙救了千寻,并教会她如何才能在汤屋生存,千寻因此明白了要靠工作才会有面包。锅炉爷爷、小玲、黑黑的搬煤工都给与千寻以帮助。千寻也在极尽所能帮助身边的朋友,甚至是不相干的人。她把救父母的药丸分给了无脸人一半,虽然她知道这药丸对父母很重要。但同样的,她知道朋友也很重要。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感人故事很多,友情也被人们歌颂与赞美。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还有人尽皆知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人们总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认同,从而有自身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所以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圈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则有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进入这个合适的圈也是要有一定的资本的,这个资本是让你能进入这个圈子,并能生存在这个圈子之中。有的人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进入目标圈的资本,而有些人则是没有刻意的培养。影片中的千寻身上也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这种有意识,但她的真诚、善良、勇敢、执着则是在不断成长中所培养出来的。千寻则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这种“个人魅力” ,她的这种魅力并不刻意与做作。她以自己的诚挚与执着,对待朋友抑或非朋友,她用的是“信”这一姿态,从而进入属于她的、适合她的圈子,并在圈子里建立了牢固的位置。她的“信”这一姿态常人看来貌似会觉得很“傻” ,但这就是千寻最终收获颇丰的原因。就是凭借这一“傻劲”,她救出了父母、学会了珍惜友情、学会了生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生活。

三、对未来,信——美好世界

日本作家初见机的《卢卡奇——物象化》中有一句话:他的悲剧在于,他试图让不能生存的东西活下来。(“生命形式的毁灭” )[1]我们似乎很难追上大哲学家的脚步,但我们也就不是“悲剧” 的了。所以我们所做的也就是让能生存的东西活下来。《千与千寻》中,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父辈们有过属于他们的时代,但由于自身的缺陷:享乐、物质、金钱、贪婪、浮躁……而终将被社会淘汰。他们曾是我们有力的“庇护” ,但这庇护也有弊端。缺陷终致他们变成“猪” ,年幼的孩子们已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生存,学会了生活。他们不再是麻木的一代,而是新时代有担当、有勇气、有能力的一代。相信未来,因为有觉醒的一代。他们有一种宗白华所主张的“悲剧的与幽默的生活态度”,他们是宗白华笔下“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的人”[2]。懵懂的少年少不更事,但他们经历了成长的过程,明白自己是谁,并将到何处去,他们以一种悲剧与善意的、真诚的、自然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悲剧的生活态度不是悲观的态度,它是一种在面对成长与生活时的一种坚毅的态度。正如宗白华所说的悲剧的人生态度是:宁愿毁灭有限的生命以求“真”、求“善”、求“神圣”、求“自由”、求人类最高的“善”。影片中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人们生活在“娱乐”泛滥的社会。人们不断地追求快乐,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而事实上他们已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他们想摆脱他们所认为的悲剧,愈向前行反而更进一步的走向了悲剧。他们不会理解孩子因花谢而那种神伤,因离别自己的旧友而伤心。影片中大人们缺少的是孩子那种真诚与执着,他们在泛滥的娱乐中迷失了自我。孩子们则是以一种“悲剧的”生活态度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开启着生命中新的旅程!

四、“君子以”化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形式。,信——清醒生活

影片中新的一代是有未来的一代,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并持有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可以用陈文忠在其《艺术与人生》中所说的“清醒的面对幸福的承诺”这一人生态度。陈文忠文中的意思可理解为,人们在给人类自己编织一个个美丽的谎言,一个个幸福的许诺。他举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首流行歌曲《特别为了你》歌词为:“月亮为了谁,特别为了你;六月为了谁,特别为了你……”,还如人们所熟悉的“与幸福约会” 、“与快乐同行”等。一部分人为了这无法兑现的许诺所蒙蔽、所欺骗,然而还有一部分人不相信这虚无的许诺,依然保持者心灵的真实与诚挚,因而不会被虚无所蒙蔽,拥有并享受自己所坚持的幸福与快乐。正如陈文忠所说:“同样有这样的人保持着清醒的理智和批判的精神,没有忘记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奇迹和心灵内部的诡幻和矛盾,已超然的态度审视人生,以理智的态度对待人生”[3] 。

当然,我们当然不能认为小小的千寻能达到那么高的深度,但至少引导人们加以思索。人人都希望幸福与快乐的降临,但不能冒着“变成猪”的危险而被淹没在短暂的享受与虚无的快乐之中。应该有像孩子所拥有的那种诚挚与执着,可以因得到一块美味的糖果而觉得快乐与满足。遵循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五、结语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化创造,艺术是人性的审美体现,有人认为普遍人性是衡量艺术作品伟大与否的标准之一。《千与千寻》也正是一步具有“普遍人性”的艺术作品,它克服了时间和空间,展现给人们丰富的内涵与意蕴。整部作品警醒人们要做出改变,保持“信”这一姿态来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初见机.卢卡奇——物象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86.

[2]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66.

[3] 陈文忠.艺术与人生[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