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教师口语语音美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音美是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要素。实现幼儿教师口语语音美主要应从普通话语音标准;发音清晰,音色甜美;用语中节,音韵和谐;语调丰富,抑扬顿挫几个方面加以修炼。
[关键词]幼儿教师 口语 语音美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52-02
口语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语音标准,用语规范,表达清晰、流畅、得体,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幼儿教师口语应达到的目标。柔和甜美、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的教师口语,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汉语的优美,激起模仿、学习的欲望。
幼儿教师口语的美感体现在语音的声律美、语调的生动美、语态的情感美、表达的形象美等多个方面,而语音美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
较之于书面语言,口语有着有声性、及时性、临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有声性即指口语的声音――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良好的口语表达,对语音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清晰、响亮、规范,而幼儿教师口语语音,还应该努力做到声音饱满圆润、音色丰富、音量适当、富于韵律、悦耳动听,给人一种美感。
幼儿教师口语语音美应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普通话语音标准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也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师要讲标准的普通话,这不仅是语言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语言审美的要求。普通话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普通话清声母多,没有辅音连用的情况,声母与元音组合,干脆利落;普通话韵母以元音为主,开口音居多,发音响亮,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动程明显,中间没有辅音阻隔,声音连贯清脆;普通话声调高平曲直,富于变化,以中高调值为主,响亮悦耳,加之音节间隔清楚,节律性强;语流轻重分明,语气活泼,听起来抑扬顿挫,令人愉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名幼儿教师文化修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口语美的基本前提。
二、发音清晰,音色甜美
幼儿教育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幼儿教师是母爱的化身。研究表明,形象美丽、态度温和、声音甜美的幼儿教师最受孩子欢迎。清晰圆润、柔和甜美的语音能激起幼儿的愉悦情绪,给孩子安全感,较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幼儿教师说话时应该做到发音利落、口齿清晰,积极调动口腔、胸腔甚至头腔等发音、共鸣器官,合理运用气息,使自己的声音响亮饱满,音质圆润、清脆,音色甜美丰富;还要善于调控声音,收放自如,避免始终高调大声,给幼儿造成精神紧张。当然,音量过小的轻声细语,也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
人嗓音的条件是先天的,有的清脆甜美,有的沙哑低沉。每个人发音吐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咬字不清、发音含混,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发音指导和训练。幼儿教师通过口腔操、绕口令等发音器官灵活性训练,可以矫正不良的发音习惯,提高口语语音的清晰度。借助科学的呼吸、发声和共鸣训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嗓音,提升音质,丰富音色,使自己的语音更加悦耳动听。
三、用语中节,音韵和谐
语音作为语言的载体,是听者感知语言的第一要素。当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在谈到文学的语言时说:“我写文章,不但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不但写文章是这样,写报告也是这样。①”现代散文家曹靖华在《谈散文》中也说:“不但诗词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应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不至佶屈聱牙,闻之刺耳,给人以不快之感。②”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感知语言的美感首先来自语言的外在形式:韵律和节奏。具有声律美的如同音乐般美妙的语音,发掘汉语语音音乐美的要素,采用积极有效手段,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加悦耳动听,富有艺术魅力,让幼儿更容易听得清、记得住。
(一)选择具有音乐美感的词语
汉语中有一些结构特殊的词语,比如双声词(指两个汉字的声母相同,如珍珠、流连)、叠韵词(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如螳螂、徘徊)、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如高高、慢腾腾、欢欢喜喜)、拟声词(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如滴答、噼里啪啦)。这些词汇音节构成有特殊的规则,从语音上能增强听众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和谐、回环、琅琅悦耳的语音美感。其中的叠音词明快上口,可以突出亲切自然的口语特征,尤其适合跟幼儿交流时使用。比如说“红红的太阳”或“红彤彤的太阳”就比“红太阳”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拟声词用来表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绘声绘色,也特别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讲究句式的工整匀称
词汇是构成语句的材料。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单音节、多音节并存,有大量的同义词,这为口语表达选词炼句,突出语言的韵律美、音乐性提供了方便。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口语中,要考虑语句音节的匀称和谐。
例如:小花猫帮助山羊公公除草,小狗帮助山羊公公浇水,小公鸡呢,帮助山羊公公捉虫子。
其中,“小狗”就与“小花猫”“小公鸡”音节上不够协调,若改为“小黄狗”之类三个音节的词语,语音上就更加和谐动听了,也便于幼儿听记。
此外,在句式的运用上,适当运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的语句、整句(一对或一组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散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结合、搭配得当的表述,都可以增添口语回环错落、音调和谐、生动有致的声律美感。
(三)注重语句的和谐押韵
押韵是形成语言韵律美的最基本手段。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的儿歌最能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幼儿教师灵活运用儿歌,可以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让他们在音乐般欢快的韵律节奏中掌握知识,快乐游戏。比如美术活动时教幼儿画楼房,老师边示范画画,边念诵儿歌:“一只盒子,顶上加盖,架起梯子,伸出阳台。”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语言。日常游戏、生活中,教师和幼儿交流,也可以适当注意语句的押韵,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模仿学习的愿望。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这样的口语表达运用拟人化手法,贴近三四岁孩子的心理,使他们感到亲切,容易理解;从口语的语音形式上看,语句节奏匀称、押韵上口,听起来悦耳,也便于幼儿模仿学习。
四、语调丰富,抑扬顿挫
语调是指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快慢的配置。人们口语交流时为了准确的表情达意,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调,声音的轻重、语音的停连、声调的抑扬、语气的刚柔等构成了纷繁多变的语调。恰当地使用不同语调,能够更准确、生动地传达语意和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最突出的优势。作为教师,说话的语调应该是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用15―20种语调说“到这里来。”而呆板、单一的语调,恰似和尚念经,枯燥乏味,不仅表意模糊,也容易造成听者的听觉疲劳,使人昏昏欲睡,自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暂,对语言信息刺激的反应较迟钝,更需要教师借助美妙动听的语音来唤醒他们的听觉神经,用恰当而又多变的语调引起他们注意,有时还要适当夸张。教师语调运用恰当,口语表达才能语意明确,爱憎鲜明,也才能够给幼儿“珠落玉盘,流转自如”的美感享受。
注释:
①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A].见:老舍.出口成章[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②曹靖华.飞花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出版.
【参考文献】
[1]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常俭.谈汉语的语音美[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6).
[4]于思湘.普通话语音美试说[J].淄博师专学报,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