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牛埔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牛埔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钢筋混凝土形成的“现代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突起,人们的休憩空间被蚕食。使人们享有一个“城市的绿肺,田园风光生活”已经是城市人最奢求的生活方式。

黄牛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丰富,结合中国文化,提高森林公园文化旅游内涵,为城市人提供一个美好休闲生活方式。

二、黄牛埔森林公园规划定位(总体城市结构分析)

“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生活休闲的后花园”。以打造东莞黄江的特色景观为出发点,利用现有特色资源:绿道、黄牛埔环湖景观融入黄牛埔森林公园,将其营造成都市人休闲、观光、游玩乐园。形成具有黄江本土特色的田园风情景观。

三、森林公园现状

1、现有临时建筑、构筑物(小的庙宇、村民民居,荔枝园,特别是有一条连接整个广东省绿道经过此地等。可以适当保留这些原有的建筑,体现森林原貌。

2、水系丰富、水网密集,可以打造成空间丰富的田园风情景观。

3、植被相对单一,只有水陆交接处有长势较好的落羽杉、福木及竹等植物。其他山上的荔枝及一些樟树、广玉兰等形成的苗圃,这些农耕时代的产物,远远不能代表新型森林植物群落的要求。

四、设计理念

结合总体旅游规划定位、城市生活需求及现场情况,我们提出了设计理念:“鸟语虫鸣谱和谐新城,石韵龙魂展黄牛埔新章”。

把中国传统的文化抽象成具体符号,形成景观设计的元素,并运用于景观的造型之中。

例如,整体布局,隐喻“九龙”;

城市规划的龙,森林之龙;

里面小的桥龙,路龙,湿地之龙;

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四个区(文化游览区、生态体验区、休闲观光区、自行车综合区)中。

五、分区设计

1、文化游览区

该区水接青龙大道,南靠八宝山,主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最高境界,也是景观规划设计所执着追求的;山水错落,负阴抱阳,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使山水空间具有了人文的意义,绵延山水,跌岩起伏,寻求“一峰则太华千里,一勺则江湖万里”一样的大气魄,突出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而这正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髓所在;“龙形水系”,不仅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更是将中国龙图腾向世界传播。黄牛埔森林公园的设计创意,使“通往自然的轴线”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序列上,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升华。

2、生态体验区

2.1明珠广场

环湖路与青龙大道相交处设“九龙广场”,作为连接公园主要入口,广场设大型广场,联系两个空间,在环湖路绿道出口以奇石柱造景的形式,形成层次丰富的出口景观。

九龙广场的标志性构筑物为一个抽象的“龙形架空走廊”,其形犹如巨龙蜿蜒盘旋在广场之上,在云状绿地中穿梭,成为区域的焦点并联系起整个活动空间。

湖心设龙珠池,内设高压喷泉,再结合其他龙形音乐喷泉,作为新城的景观焦点,形成强烈的节日氛围。

2.2玉龙饮绿

九龙大道北侧与田园路相接处设休闲绿地,联系起居住区,为人们提供一个便捷的游览通道。且在休闲绿地北侧较开阔地带设一小型游船停泊点,形成水上交通码头

“九龙广场”与湿地岛通过“阳光之桥”相接,岛上设一条“龙形”的栈道,在景墙、大树、野草的掩映下,游人漫步于栈道之上能够体味到湿地的优雅与自然的烂漫。

2.3龙鸣泛彩

此区设主要的游船服务中心,形成区域性的水上交通枢纽。

在湖中“核心岛”上设置大面积的疏林草地,形成区域内主要的集中活动场地,在草坪上设置大型的“龙鳞艺术雕塑”,形成空间至高点。

在岛的南侧龙头位置设置管理房及景观平台,使之与“九龙广场”及超五星酒店在空间上形成借景。

岛的东侧设一小舞台,在这里可以结合当地名俗,定期开展民间的歌舞表演,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2.4桃源宾馆

拟在此小岛之上设“迎宾馆”,其建筑形式吸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通过1至2层的建筑空间组合,形成湿地公园内高档的园林式迎宾中心,一条曲廊与另一小岛相连接,形成空间的延伸。

经“田园路”设一“迎宾桥”与岛相连,岛上设数个停车场以满足功能之需。

2.5杉影堤荫

对原有的绿岛通过适当的人工再造,形成数个小岛,其中部分为独立的“生态岛”。

简洁的路网穿梭于部分岛屿之间,通过特色植物种植吸引各种鸟类、鱼类,形成丰富的湿地景观。

阳光大道南侧设“湿地展览馆”,通过照片、影像等资料对人们进行湿地科普教育,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

3、山地自行车体验区

3.1鸟鸣幽谷

通过路网组织,使之形成若干区域的山地自行车网,作为自行车爱好车练习、比赛场地。

在局部,对地形进行改造形成浅滩,并针性的根据水的深度,种植一些沉水、浮水、挺水的湿地植物,形成多样性的滨水的植物群落,从而引来各种各样的鱼、虫、鸟等生物,形成完整的湿地生物链。

3.2湿地探源

根据现状,合理组织道路及休闲空间,把游览人群引入局部的湿地岛,通过空中栈桥、观鱼台、观鸟屋、亲水栈道、观光廊等景观设施的营造,让人们近距离体验湿地的风貌,及进行一些的科普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湿地、爱护湿地。

4、城市休闲带

在整个湿地公园,引入“绿道”的概念,与城市相接的地方开辟一条“城市休闲带”,在里面通过慢行系统的设置及一些表现当地文化的“街头小品”,把绿色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形成绿色之城,生态之城。

参考文献:国际景观、中国园林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