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新课程下的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新课程下的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阅读与鉴赏”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扮演好“促进者”这一角色呢?现结合本人所听的郑愁予的《错误》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稍作分析。

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饱满的感情吟咏李清照《一剪梅》一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此词抒发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很可能就是词人自己,她与丈夫新婚不久,其夫赵明诚就负笈远游,她便独守空闺。此词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追问:李清照的《一剪梅》让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综上所述,文学史上我们把此类词定位为闺怨题材的思妇词。谁能解释“思妇词”中之“思妇”一词为何意?

生2(轻率地):思妇就是思念妻子,那么思妇词就是思念妻子的诗词。

师问:请三思而后答!不妨结合《一剪梅》词意,斟酌一下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生2(匆忙否定前案):不!不!“思妇”一词在此不是“丈夫思念妻子”,而是“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意思。

师点拨:对!“思妇”中“思”字,不是动词,而是当作“妇”的定语。我们把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称为“思妇词”。其实,在古典诗词中以“闺怨”“宫怨”为主题的作品,可谓比比皆是也。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当代的思妇诗——郑愁予的《错误》。

二、初步诵读。

方式:师范读,再学生齐读。

师顺势而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齐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不是归人是过客”句为证。“你”就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如“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关键字是“等”。

三、解读诗歌。

师问: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生3:“我”起点题的作用,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有了出现“美丽的错误”。

师问:好!那么,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生4:“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两句。

师问:生4的回答正确,但不完整。请同学们想想过客和思妇怎样相见的?请将相见的过程复述出来。

(学生进行回答。)

师续问:当我在喝茶的时候,思妇想了一些什么?

生5:她在设想自己的丈夫,怎样口渴了,好心人给他一碗茶。

师续问:当我喝完茶的时候,思妇是否想我稍坐片刻,跟她谈谈路途中的情形?

生6:想,她太寂寞了。

一女生(反驳)道:如果想“我”留下来,与课文中的“痴情”的女子形象相违背了。

(好几个学生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

师述: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

生7:显然,她依然会重复刚才的动作。

师述: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真是“肠断白苹洲”啊。

师续问: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是不是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吗?

生齐声道:思念!

师紧追不舍问:这位过客或游子的妻子,是否也像这位思妇一样,在家中痴情地等待着过客的归来呢?这位过客或游子,是否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呢?

生齐声道:是!

师点拨:这样的话,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

讲台下,几个诗词功底好的学生立刻说出孟郊的《游子吟》。

师说:好,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游子谣。再如前不久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枯藤——”

学生齐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性阅读:分析主旨(多义性)(课外延伸)。

过渡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对作品的欣赏,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同样对《错误》的主旨归纳,除“游子吟”外,也还可有不同的层次,如从以下角度思考——

1.如果诗中的“我”和“你”根本不认识,这首诗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如果诗中的“我”和“你”原来是认识的,并且可能是一对恋人,这首诗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3.联系作者的生平,这首诗的主题还可能是什么?

幻灯片显示:郑愁予,原籍河北,生于山东,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时随母亲转徙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1949年去了台湾,远离家乡。

4.撇开诗的作者,从象征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主题还可以有什么别的理解?

五、播放歌曲(罗大佑《错误》)。

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思妇、过客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案例分析

现今的语文教学,强调要淡化老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色彩,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那么,新课程下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促进者”?我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促进”离不开老师的“传与授”,要想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教师传授必要的知识是分不开的。教师传授必要的知识是学生入自主学习之门的敲门砖。

二、“促进”得讲究“方法”。

三、“促进”还得靠老师适当的“指引”,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该像“有经验的演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文本中最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某一点上。

四、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教师成为合格的“促进者”得力于教学中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