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尽之意于言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尽之意于言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赏析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在北宋诗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的含蓄性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歌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襄城对雪》《鲁山山行》等诗歌都体现了这种语言平淡而意在言外的诗作主张。

《鲁山山行》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康定元年(公元1040),当时,梅尧臣任襄城知县,写的是诗人在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境内)山行时所见的山野风光,表达了诗人登山游历时的喜悦之情。

《鲁山山行》的开头一句“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写诗人一个人行走在空旷的山路上,连绵起伏的群山,恰好与其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而“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一句中的“改”字,则写出了山野风光的奇异多样、变化多端,与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迷”字,更写出了诗人对雄奇险秀、千姿百态的鲁山风光的着迷,因此才有了诗人徜徉其中而迷失了方向。“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一句中的“霜”字,诗人为我们道明了“山行”的时令是秋天,再通过“熊升树”“鹿饮溪”等动物的活动,写出了山行时见到的动景,动静相生,自然成趣。最后,诗人巧用设问,一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可谓不谋而合,给人一种“含不尽意于言外”之感。

《鲁山山行》一诗,语言质朴,描写自然,可谓“情因景生,景随情动”。全诗在看似轻描淡写之中,把诗人超脱、淡定、闲适、恬静的情怀自然、活脱地表现了出来。这正好印证了诗人诗歌创作“朴素平淡、意境含蓄、意于言外”的一贯主张。

达标练习

1.“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一句在意境上与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哪两句诗有相似之处?

2.《鲁山山行》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何海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