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重视教学设计。研究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当前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08-02

“刺激-反应-强化”的教学过程是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起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强化理论。这种理论导致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主体单一、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等特点,造成我国小学课堂教学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直接操作机会少;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不易发挥创造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局限性,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较大的阻碍。基于此,笔者认为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我国小学课堂教学,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一、建构主义学习之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经由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并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过程是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可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三方面着手。①知识观。该观点认为知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且知识不是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的实体,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立起自己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者对这些知识会有不同的理解。②学习观。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③学生观。该观点认为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有些问题,他们依靠自己的经验,已经形成了某种解释,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这些经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建立在对传统学习观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吸取,加以合理利用。

1.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界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现实中我国学校仍有许多教师以自己为核心,让学生围着自己转,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对于如何改变这一教育理念,提高我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所以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的接受者,学生要以自己所特有的形式进行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收集资料,学生要由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角色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注重合作方式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并达成统一的认识。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的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3.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把学习情境与现实情况一致或大概相同的情况联系起来,通过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选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情境,明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启发,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取得相关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与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精神的保障。教学设计要设计多种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形成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5.明确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立足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在课前应做好:首先要理解教材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念;其次要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再次,充分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选择最适合学生理解的方式;最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引导。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观、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切实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张世忠.建构教学:理论与应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4]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5]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6]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38.

[7]吴春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性反思[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9,(1).

[8]黄玮莹,乐秀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教师角色的反思[J].中国教师,2009,(S2).

作者简介:沈苗(1984-),女,辽宁营口人,曾在沈阳等地中小学任教,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主要研究教育学原理,道德教育,语言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