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企业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既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形成坏账的机会。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57-02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扩大销售,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但是大量资金存在于结算阶段,在增加了财务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形成坏账的机会,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二、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

1、企业赊销活动增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收益,但是收益的实现要建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上,如何扩大销售收入就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资金链的断裂必将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赊销方式应运而生。赊销不仅可以购买到所需物品,而且还可以延迟付款,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生产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续了自身使用应付账款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资金链,使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虽然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收入,账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无疑加大了收账的风险,扩大了呆账和坏账的比例。

2、企业信用机制欠缺。赊销方式的诞生和生存基础就是企业的信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规范,企业的信用状况应成为交易的前提条件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推行时间较短,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诚信经营的价值理念,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信用习惯没有形成,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同时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

3、企业管理制度松弛。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为调动销售部门的积极性,企业往往将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样销售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往往采用赊销方式,提高个人销售指标。同时,企业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认识不足,缺少先进财务管理理念,成本意识、风险意识淡薄,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缺乏有效、完善的约束机制。对于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的成因以及欠款时间等因素不能进行经常性分析,划分风险等级;对发生坏账处置不力也是应收账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企业发生坏账后,对坏账进行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审计以明确其责任,坏账损失中隐含的问题很少曝光,致使大量应收账款沉积下来,使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企业财务监督乏力。企业财务监督乏力是大量产生应收账款的又一原因。财务从属于业务经营的状况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对客户是否采用赊销方式,提供何种信用政策,往往由销售部门决定,财务部门往往无权参与或发表意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交流,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从而造成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始终居高不下,账龄老化,企业监控乏力或失控。

三、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业务成为经常性的经济事项,并且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做到“四要”:

1、要选择销售客户。企业要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销售产品,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应注重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考察和评估。

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就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与客户直接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等方式获得信用资料。间接法则是以客户或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客户的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获得信息的方法。信用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企业财务报表,来自信用评估机构的资料,来自银行的资料,来自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必须经过精选才能使用。对于客户的信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盈利能力的调查和客户偿债能力的调查。

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经常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客户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偿还债务的能力;为获得企业的信用而提供作为抵押的资产。

2、要制定信用策略。一个企业的信用策略,对企业的销售量、销售收入、应收账款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较严的信用标准,较短的信用期限和较高的折扣标准,有利于减少应收账款风险,但较严的信用标准、较短的信用期限,虽然有利于减少应收账款风险,但可能会使企业产品丧失竞争能力,使销售下降;过高的折扣标准,又会增加折扣支出,使销售净收入减少。因此,企业在制定信用策略时,必须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与权衡,既要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又要使其对销售和收入发挥积极作用。

3、要选择结算方式。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也是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企业之间普遍通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汇票、托收承付、汇兑等。企业可根据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对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如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如银行汇票、支票、汇兑等,采取先收款后付货的方式。

4、要加强收账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遭受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对坏账损失的事先准备和制定适当的收账政策。

(1)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应收账款发生后,要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在上面。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另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还有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很好,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

(2)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二是明细账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核对。前者是财务部门的内部事务,后者是企业的相关事务。做好应收账款对账工作,目的是保证收账工作能顺利进行。传统的做法,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对账工作,销售部门则负责收账工作。然而,随着企业之间赊销业务的频繁,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I迫切要求对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加以改进:将企业之间对账工作分两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是营销人员同本单位财会部门核对应收账款账目,第二环节是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使营销人员成为对账工作的主角。借鉴银行定期对账管理模式,由应收账款会计定期向营销人员提供对账单,包括账款形式、货款回笼及余额。营销人员按其管理的客户单位设立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和货款回笼进行序时记录,定期同财会部门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出现未达账项及时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应收账款明细账同相应的统计台账余额一致。营销人员同客户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对客户单位已入账,我方尚未入账的款项,查清记录后向财会部门反馈,由应收账款会计查明原因后进行调整,保证统计台账余额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余额一致,对营销人员难以对清的往来账目,可由应收账款会计配合进行。

(3)提取坏账准备金。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按应收账款总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金,这是国际通行的允许企业预计一定比例的风险、提高企业应付风险能力的一种惯例。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按期提取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再冲减坏账准备金,从而达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均衡企业成本负担的目的。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业务会导致坏账额度增加,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现金流的周转。因此,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将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方正生.应收账款分析[M].西安: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