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更有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更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数学课堂练习更有效呢?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深挖教材练习意图,设计环环相扣的练习,设置温情陷井,反面提问,一题多变等,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灵活,让课堂练习不再是单纯地巩固新知、熟练技能,更是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载体。

关键词:课堂练习 深刻性 灵活性 思维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练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与进程;也是检阅学生思维深刻性与灵活性的重要指标。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注重基础性与针对性,又应体现层次性与综合性,从而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让课堂练习更有效。

一、深挖教材显灵性

数学思维是借助于数学语言在头脑中默默进行的,可以说数学思维就是数学语言的内在表达。正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深刻与灵活。但同样的一道练习题,教者不同,设计的深度与有效性也截然不同。

如在《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后,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练习的:

填一填,议一议:

(学生填表)

师:这个表格填完了,如果仅仅从填表的角度看,这个任务我们可以说完成了,但是我们学习贵在深入,如果能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就更好了。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师投影出示:由1号2号两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再汇报。

生1:我们发现1号2号都是平行四边形,高相等时,底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生2:我们发现,高一样时,1号的底是2号的3倍,面积也是3倍的关系。

……

师:老师为你们的发现所折服!其实,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积极思考,从这个表中,一定还有许多可喜的发现。比一比,谁的发现多……从表中任选两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由2、3号图形,能想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的2倍。由3、4号图形,能想到两个三角形底相等时,高越大,面积就越大,高是几倍的关系,面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生2:我们由3、4号图形,能推测到两个三角形高相等时,底和面积的关系。

生3:由2、5号图形,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但高不相等,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生4:由4、5号图形,我们发现很快算出三角形高或底的方法,那就是先用三角形的面积乘2再除以底或高……

师: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习知识讲究活学活用。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得出的规律来试一试吧:

A.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B.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00平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三角形的面积是200平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D.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0平方米,它的底是50米,高是()。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填表,观察数据,对比发现、小组交流,得出了一些数学书上没有的规律,并应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正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以上练习,通过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运用旧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参与到计算、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在参与中体验数学探索所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环环相扣渐深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认识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层次:凭借旧知来同化新知――将新知类化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相应的情境中运用提升。为此,我们在设计课后练习时,要前遵循认知规律,设计一些有针对性与层次性的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如北师大版四上教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这个单元中最难的一个知识点。在新课教学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题目让学生练习,收到了良好效果。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四舍”或“五入”是看()上的数字。如735499,四舍五入到千位,应该看()位,省略后约是();5696101精确到万位应该看( )位,约是()。

【这道题目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求近似数的方法的掌握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的功能。】

2.第12页:按要求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填表。

(2)校对,纠错,重在强调方法,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3)观察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A.四舍五入后的数是一个近似数,有时比准确数大一些,有时比准确数小一些;

B.同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不同的数位,结果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

C.不同的数四舍五入的结果也可能相同;

D.四舍五入到十位后的结果一定是整十数,四舍五入到百位后的结果一定是整百数,四舍五入到千位后的结果一定是整千数……

【这一点发现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现在仔细一看,还真是的,并且这一点发现非常有助于其他学生认清求近似数的本质,真正学会求近似数的方法。】

3.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45612≈4万( )

493650≈50万( )

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错?并且改正。45612≈5万493650≈49万

(2)深入:要使4()612≈4万,小括号里能填哪些数?

49()650≈50万,小括号里能填哪些数?最小能填几?最大能填几?

(3)拓展:要使一个数约等于4万,那这个数可能是多少?有多少种可能?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这道综合练习题既有基本,又有变式。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我在这里做这样的安排就是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上题中的第三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三、温情陷阱促深刻

数学是讲究方法的科学。“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掌握好方法,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可很多时候,学生会做但不知道原由,或者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他们捅破那一层纸,让学生感觉到“柳暗花明”。

如四上第38页练习三中出现一道题:

不用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88×34=318()

150×40=600()350×70=2450 ()

虽然题目中规定着不用计算判断,可实际上有许多学生都是通过计算来判断的,这就违背了编者的意图。为了让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我特地将这道题目变成两步走。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每一题错误的原因,并说出用什么办法能很快判断。如第一小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58×18≈60×20=1200,得数必小于1200,与4534相差太远;第二小题可以只看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后积的个位上必是2,所以肯定错,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第三四小题都可以通过判断积末尾的0的个数直接判断。(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三种判断的方法。)

第二步:用一用。不用计算,给下列算式找出正确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58×1832×1559×4688×34

271478029921044

在反馈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之前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生1:我认为58×18=1044,因为我们可以先看个位的方法来确定积的个位肯定是4,由于这里有两个个位是4的答案,我再用估算的方法来排除2714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1044(我很满意,大家也都点头表示同意,更多同学举手了)。

生2:我认为88×34=2992,我也是先看个位的,个位上的答案只有2992是符合的,另外我还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了,是合理的。

生3:那我知道了32×15=780,因为只有这个答案了(许多同学都把手放下表示同意了)。

师:都同意他的说法了(看来学生都掉进我设的陷井了,大概过了半分钟,总算有人举手了)?

生4:老师,我觉得不对的,32×15不会等于780的,因为32×20都只有640,积肯定应该少于640.

哦,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

师:做了这组题目,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1:遇到这种题目我们可以先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同时还要估一估答案是否合理。

……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全面思考问题,有效地防止思维定势的形成。题目中的开放因素,更容易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发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四、反面提问见本质

如教学四上《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时试一试的练习1非常有趣。

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

练习过程:

(1)教师演示,帮学生理解题意;

(2)让同桌同学比赛,让他们任意组合,记下每次组合的数与胜的次数。

(3)观察算式,反思:怎么样才能获胜?你能不能找到使积最大的秘诀?

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发现秘诀:最后得到的两个数即乘积最大的两个数。

(4)巩固练习:用5,6,7,8这四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积最大。

(5)反向练习:用5,6,7,8这四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乘积最小。你是怎么想的?

问题的提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方向与结果,问得愈巧则愈能打开不同学生思维的闸门。这道探索规律的思维训练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教师演示及同桌比赛,再进行观察与反思,学生获胜的秘密,即:使乘积最大的办法是先把最大的两个数字拿出来作为两个数的首位,然后依次拿出剩下数中最大的一个写在较小的一个数的后面。可是,我发现许多同学还是半信半疑或似懂非懂。于是,我就出了一道巩固练习题,让学生按刚才发现的规律来尝试,终于同学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我来个180度大转弯,让学生组合成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最小。这对许多同学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猜想验证,学生得出了使乘积最小的方法,我也从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学生沉浸于数学思考的兴奋与惊喜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

精讲多练,可以巩固新知,熟练技能。可是,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却不一定能如期而至。其实,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巧妙变化提问方式,大胆开发思维门路,用心去设计课堂练习,数学课堂练习就会显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