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美拉唑药物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美拉唑药物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米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70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18例,占总数的20.0%,无效2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50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2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2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奥美拉唑;药物;药理作用;临床效果

奥美拉唑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研究出的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这种药物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瑞典的Astra制药公司研究而得。在问世不久后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而投入应用[1],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奥美拉唑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奥美拉唑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患者均符合均符合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中有54例为男性,36例为女性,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61.56±3.11)岁,患者的病情类型为:42例患者为脑出血,2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患者为脑梗死;对照组中有53例为男性,37例为女性,年龄为34~82岁,平均年龄(62.56±3.09)岁,患者的病情类型为:44例患者为脑出血,2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患者为脑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降颅压和控制血压处理,以避免发生感染,并积极给予补液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西米替丁治疗,剂量为1.6mg/次,与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滴注1次/d[2];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剂量为40mg/次,与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滴注1次/d,持续滴注7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采用其他药物治疗[3],完成疗程治疗后如果没有效果再采用其他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3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的溃疡和炎症均消失;有效:溃疡和炎症均减轻但没有消失,溃疡的面积缩小至少50%;无效:溃疡缩小没有达到50%或者溃疡和炎症没有明显的变化[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以P

2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70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18例,占总数的20.0%,无效2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50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2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2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3.1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口服后一般在1~3h内达到血浆峰浓度,开始使用的时候其生物利用度一般为35%,持续服用1w后其生物利用度可达到60%[5]。奥美拉唑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一般有超过80%的部分会被排出体外。临床资料表明,奥美拉唑经代谢分解之后主要是羟基奥美拉唑和磺基奥美拉唑,还有比例较少的硫醚、砜以及其他羟基衍生物,羟基奥美拉唑对于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非常小;而磺基奥美拉唑不会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当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损伤的时候,奥美拉唑的血浆清除半衰期延长;而如果是患者的肾功能受到损害,则奥美拉唑的血浆清除半衰期不会发生改变,进食可以使奥美拉唑的吸收推迟。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危急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患者茶酚胺含量升高导致了活性氧含量升高,使得膜质受到了过度的氧化,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可能因为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奥美拉唑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并通过改变胃腔环境,使凝集的血凝块不被溶解,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奥美拉唑对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正刚.柴胡温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王荔.Cid/Lrg调节系统对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3]张婷,梁伟,刘芳.奥美拉唑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08:68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