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林之变 第2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林之变 第2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巴林(Bahrain)首都麦纳麦的珍珠广场安静而空旷,珍珠塔在刺眼的阳光中泛着白光。在黑金时代之前,90%巴林人都以采集珍珠为生。经历了广场的抗议风潮之后,巴林正在愈合伤口,“我们已经从混乱和忧虑中恢复。”

去年2月14日,珍珠广场掀起大规模抗议风暴,成千上万的示威者涌向广场,并随后与军队和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冲突,数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初期,示威者要求政府提供体面的工作和生活,要求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自由度和赋予什叶派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久,在巴林人口中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提出了逊尼派王室统治的要求。3月14日,海合会鼎力相助,沙特和阿联酋的1500名军警进驻巴林,帮助平息了内乱。

对巴林来说,血洗广场创痛刻骨。不过,巴林信息事务管理局(IAA)对外关系部副部长助理阿里意味深长地说,也许,人们只看到抗议事件不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这显然是历史长河上的一个转折点,巴林正在悄然改变。

暴乱后的如常生活

或许缘于抗议风潮的余波,或许因为我们一行不是中国企业的职员而是中国记者,巴林机场的通关审查格外严格。几名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地核对我们的护照及各类身份信息。抵达巴林国际机场已是夜间11点多(约为北京时间凌晨3点),已经筋疲力尽的我们在机场一直等候放行。负责为我们办理通关的工作人员体格健硕,又高又壮,白色制服紧紧地绷在身上——阿拉伯人嗜甜,食物也是高热量的。他一会儿斜倚在桌边与同室聊几句,一会儿踱进办公室,不急不躁地打几个电话,仿佛一定要把我们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习气打磨净尽才肯罢休。每次他总是笑吟吟地答复“再等15分钟”,可是一连好几个15分钟过去了,他仍旧不时摊摊手。我们只好坐在安检门口的排椅上打盹。也许巴林经济委员会的电话起了作用,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离开了机场。

在机场通关大厅的柱子、墙壁上总能看到并排贴着的国王哈马德和首相哈利法的照片。不过,随后几天,巴林的街道、路标牌、会议室等,随处可见这样并驾齐驱的肖像,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巴林国王哈马德身着阿拉伯服饰,看上去不怒自威。他早年留学英国,思想开明。巴林是世袭君主立宪制的王国,国家元首为国王。2002年10月设参、众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国王任命,众议员则由选举产生。放眼全球,巴林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国王拥有实权的国家,几乎所有的政府要职都由王族把持。王族不仅拥有长期世袭的坚实家底,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大多留学海外,堪称国家精英。

抗议风潮过去近一年,但巴林的一些区域仍有持枪巡视的军人和检查的警备设施。

比起北京,巴林的麦纳麦生活缓慢且浪漫。街头到处可见半躺在竹藤椅里望着天空抽水烟的人们。夜巴林的餐厅酒吧大多营业至深夜。一家意大利餐厅,各类聚会把大堂挤得满满的。意大利歌曲忧伤而低婉。华为驻巴林的职员郭先生说,抗议开始时他有些紧张,打算带妻儿撤回国,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现在一切依旧。周末,他们仍会跟公司雇佣的当地员工比赛沙滩足球,或者一起喝酒。“开始有点担心局势不断恶化,根据国内指示,使馆连夜组织撤退。有的企业暂时撤离到周边国家,最终没有什么影响。”中国驻巴林前大使杨伟国在巴林的中式官邸说。

巴林是一个由33个岛屿组成的海岛城市,被称为“中东的门户”,也是跨越欧洲市场的跳板。一座长达25公里的跨海大桥连接着巴林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而在建的另一座40公里长的大桥将连接世界上第三大天然气国家——卡塔尔。巴林与欧洲不少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有瑞士、挪威、芬兰、冰岛等。巴林大约60%的人口为阿拉伯人,外来人口多达三分之一,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人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非洲人一般在这里做佣人、司机或搬运工。对这个面积约为香港十一分之七的弹丸之地,到过巴林的中国人喜欢称其为中东的“珍珠香港”。

有着不同国家文化风情的餐厅汇聚于此,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拥挤在餐厅里聊天、喝酒。政治的归政治,生活的仍归生活。

走进一条工艺品长廊,各式充满阿拉伯文化的地毯、熏灯、银器和饰品堆得满满的,每个小店杂乱而华丽。我在一个工艺品店买了一张面额1000的伊拉克币。墨绿色纸币上印着萨达姆的头像。店主小伙子说,这个原来很值钱,现在成一张废纸了。战争一夜之间可以改变一切。

小伙子生意不太好,我们进去时,他正趴在柜台上打瞌睡。我们左挑右拣,柜台上堆满了要买的东西。小伙子乐坏了,风潮以后,几乎没有多少游客光顾,“生意很难做下去,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要熬多久。”

那时的巴林,本该进行每年一度的一级方程式大赛,但赛事取消了。巴林国际赛车场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赛车运动场所。这是一个可以汇聚阿拉伯世界3万-4万人,每年有5亿人在电视机前观看赛事转播的盛事,这也是王储与民众同乐的盛典。大马力SUV在沙漠越野成为欧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交融的风景。

巴林人对赛车非常有热情,据说是来自他们的祖先对迅速穿越沙漠的渴望。除了赛车之外,他们还爱好小头大眼翘尾巴的阿拉伯马,以及驯养猎鹰,后两项都是贵族活动。

从观光楼上俯瞰无边际的赛场,广袤的沙漠间穿行着赛道,壮观但冷清。这个原本的狂欢之地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在搭建设施,准备明天的一场婚礼。比赛停了,赛场依赖出租场地维持运转。

“我们正在准备2012年的赛事。”身兼巴林经济委员会主席和巴林汽车联合会名誉会长的亲王储萨尔曼王子是个飙车手,曾入围2010年赛车的前三名。他目前是国际赛车场的首席执行官。身着白色长袍、黑色马甲、红方格头巾的他,眼睛深蓝,说起话来不像狂飙的赛车手而更像一个儒雅的教授。“这也许是个时机,可以利用喘息之机更新设施,修葺赛场。”他打算更换几百台监视赛事的电视机,考虑在中国、德国、或其他国家订货。

在这个油比水便宜的国家,却有不少人选择轻巧节油的日本车。萨尔曼王子解释说,这只是因为日本车进入巴林市场比较早,“基于一种相互信任的阿拉伯文化,诚信程度比车的质量更为重要。”在巴林,不少普通家庭拥有五辆以上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