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看“留学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2年前,、张胜友的报告文学《世界大串联——中国出国潮纪实》对80年代的出国热进行了多侧面的透视,并且笔触深刻,读来令人嗟叹。可惜那时我等穷学生连吃饭都成问题,出国留学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如今,当年的莘莘学子早已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大多也正处于中学阶段。子承父业,前仆后继,这就难怪当下出国留学越来越热,留学群体越来越低龄化,中学生俨然成为了出国潮中的主力军。资料显示,1987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仅5万人,到2009年已经达到140万人,每年送出的留学生就超过20万人。目前每年有数十万学生放弃高考,早早地加入到托福和SAT考试的行列中;民间培训机构和中学校园内各式各样的“出国班”也不断开辟着高考之外的第二条战线,直接为出国考试“量身定做”,以至于中国考生“牛人”辈出,托福和SAT考分之高,连美国名校都挑花了眼。和今天的情形相比,80年代那点事简直就不值一提。
有人说当下的留学热是攀比心理在作祟,也有人认为是为躲避就业压力,还有人称学生正在“被留学”。其实最重要的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人们对中国教育状况的深深失望。中国大学弊端之多,情形之严重,已经懒得去说它。读理工科也许好些,倘若读人文科学,收获几乎为零。我曾在几所学校读过好几年经济学和管理学,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完整地讲授过一本经典原著,所用的教材、讲义,要么四处抄袭拼凑,断章取义,随意解读,要么就是国家政策的翻版,上面的文件说什么、怎么说,教授们就依葫芦画瓢,或煞有介事地论证一番。譬如,“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一讲就是几十年,而且头头是道,慷慨激昂。后来讲“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后来讲“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又一个大圈子绕下来,在教授们毫不脸红的慷慨陈词中,二三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几代大学生就这么废了。表面上中国大学费用便宜,其实就“性价比”而言,未必如此。
反观西方的许多大学,悠久的历史,开放的氛围,严谨的学风,完整而丰富的信息资源,无不深深吸引着这些“先富起来”的家长们。他们虽然再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愿意不惜代价为后代铺出一条自由、光明之路。中华民族伟大的牺牲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奥秘或许正在于此。很难说这是幸运或是不幸,但在我看来,无论留学还是“被留学”,能让更多的中国青年学子有机会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更多地呼吸纯净、自由的新鲜空气,留学再“热”也是好事。
历史常常呈现出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20世纪初,几代中国留学生远涉重洋,在东西方文化、科技的结合上,锻造出一双双青铜般的手臂。今天的同学们或许喊不出“为谁”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当然也并非都想着来日当“海归”、拿高薪。他们怀揣梦想,挥别故土亲人,真正的理想是做一个“世界公民”。“世界大同”和“地球村”意识根植于他们的心中。仅凭这一点,他们就不比长辈们差,留学热就值得肯定。当稚嫩的孩子们背上行囊,单薄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机场安检口的那一刻,我们除了眼里噙满泪水,便只有发自内心的深深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