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本世纪头十年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辽宁工业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辽宁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在新世纪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仍将起到主导作用。一是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辽宁工业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涵盖工业行业40个大类、197个中类、607个小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为国家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缔造、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辽宁工业在全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总产值、增加值、利税等主要指标均列全国前10位;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和军工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和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原油加工、钢材、轻型客车、造船、数控机床等产量居全国前茅。在新世纪我国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辽宁工业必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工业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2.7%;工业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1年工业税收占全省不含债务收入的财政收入的52.5%;工业是对外开放的主体,2002年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占全省的65.1%,工业出口商品额占全部出口商品总值的91.2%;工业领域还是改革主战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辽宁要完全实现工业化还要走很长的路,继续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二)辽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十年是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虽然带来了激烈竞争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品、服务、技术、信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生产、销售、经营形成全球网络,共享资源与市场。这有利于推动经济走向国际化、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出口、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投资者认识到辽宁有能力承接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比较优势,必将积极扩大与辽宁合资合作。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了工业化新的内容,就是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即以高效低耗、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来实现工业化。这对辽宁主要以典型的粗放型方式发展的工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辽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国家今后发展的政策导向将给辽宁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后5到10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国家将依靠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扩大投资需求;将通过改变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提高消费档次、扩大信用消费等政策手段,刺激消费需求扩张。这既对重化工业的发展和投资类产品的生产有利,也对依靠制造加工业发展消费类产品有利,将极大地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中,辽宁的优势在工业,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为工业重塑辉煌提供了重大机遇。

(三)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确定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必须制定发展的战略,明确发展的方向,找准发展的途径。新世纪头十年,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这条主线,加快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技术创新,走符合辽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一要巩固现有工业格局,优化升级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三大支柱性产业,加速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两个先导性产业,调整改造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四个传统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群;二要培育发展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放开搞活一批中小企业,关闭破产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扶持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形成匹配合理、密切协作的企业群;三要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建设一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合资合作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国际名牌产品,形成开放型经济格局;四要研究开发一批重大高精尖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并加快注入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发挥老优势,创造新优势;五要重构工业经济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与职能,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经过10年的发展,力争把辽宁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努力实现工业化。

二、促进辽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辽宁工业结构调整应巩固发展原有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的高增长行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现有工业产业格局基本涵盖了上述三方面产业发展方向,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变化状况,逐个分析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发展。

结构调整必须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坚持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是投资的现实选择。对于传统基础和优势产业,主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优化升级,巩固和发挥老优势;对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努力通过新建方式构筑新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以民办形式创业。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多元投资主体,拓展包括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外资、民资等多元投资渠道。要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制定鼓励投资特别是鼓励外商和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加快经济布局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

经济布局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布局与企业布局。辽宁在巩固现有工业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应着力促进各个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配置,扩大区域经济联系、分工与配套,形成若干经济区,如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经济区,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企业布局调整要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抓大、放小、退劣”和发展民营经济,真正实现国有资本的退出。除极少数需要国有独资的企业外,要以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的形式培育发展一些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要依托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关系,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有效机制与途径,通过关闭破产降低不良资产比重;要创造各种条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提高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国际化企业

近年来,世界500强等大跨国公司加快对华投资,并开始把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新型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向我国转移,构成了可以充分利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辽宁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与竞争,走国际化道路。一是把招商引资同地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上―一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二是加快骨干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特别要鼓励通过并购方式,转让部分国有股权实现合资合作,以促进国有企业改组和改制。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创建和培育国际品牌,这是企业通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四是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市场化进程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抓好股权结构多元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经营者职业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现有工厂制企业要通过中外合资、购并转让等方式,一步到位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国有独资的公司要推进其子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绝对控股公司要逐步降低国有股比重,向相对控股或参股转变;上市公司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建立制衡机制。落实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部分配制度。当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员工岗位工资制、科技人员项目招标制、销售人员大包干和经营者年薪制,推行期股期权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改革企业经营者选任制度,真正实行由股东大会推选董事长,由董事会聘任职业经理,并与分配监督制度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是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的催化剂,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快构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政府促进政策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核心能力,突破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对整个经济能够产生显著推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效节能和环保技术,并积极推动其应用和产业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如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担保机构、技术服务咨询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要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和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发展绿色企业和循环经济,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充分利用辽宁被确定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开发各种应用技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发展环境的竞争力

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辽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理顺工业经济管理机制与机构,树立大工业观念,打破所有制、行业和产业界限,实行对所有工业企业的统一管理。二是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市场法规等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对工业发展的调节、引导、监督和服务。三是扶持培育各类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逐步走上行业自管和自律的轨道。四是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素市场体系、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抓好就业工作,为企业改组、改制、关闭破产和生产要素有序流通创造必要的条件。五是要以政府为主导,解决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安置、设立中小企业扶持发展基金等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