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作报道的故事化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作报道的故事化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冬今春,一场以“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新一轮“三万”活动在荆楚大地铺开,3个月里,11万多名干部深入全省2.6万余个村,整治环境卫生。

“三万”活动历时长、事件多,如何避免写成枯燥乏味的工作报道,同时克服报道形式重复、程式化难题?

贴近农民群众

农民群众在想些什么,盼些什么?记者随仙桃政法委工作队到剅河镇黄桥村问计,村民们纷纷发表建言,在七嘴八舌中,常常有思想火花闪现,为工作队出谋划策。记者被群众的热情感染,直接引用群众语言,“这次三万是搞么家?”“洁万家要得”,写下《黄桥村民的“思想小火花”》一文,原汁原味地再现群众对“洁万家”的期盼和支持。《路灯亮 暖洋洋》中,付爹爹说,“今年洁万家,建垃圾池、买垃圾清运车,还安装路灯,晚上也像城市一样亮堂堂,村民走在路上心里暖洋洋!”

用群众语言报道群众,使新闻报道“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弥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泥土气息,造成一种“自己人效应”,从而使受众产生强烈共鸣。

“三万”活动所需资金庞大,除了政府出钱、财政补贴外,全省各地群众也纷纷自掏腰包,捐款捐物,展现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两个小时凑齐修路钱》,用群众的你言我语,描绘出武穴市大法寺镇大屋雷村52户村民凑齐修路钱的场景,感人至深。

在以群众为着眼点的报道中,除了直接描写群众的语言和行动外,还从侧面通过描述发生在群众中的事件和变化来突出“三万”活动成果。《上海媳妇不走了》、《走错了回家的路》、《村支书不“撤”了》等报道,从一个个鲜活人物入手,讲述发生在平凡群众中的故事。上海媳妇陆丹以前不愿意呆在丈夫的湖北老家,今年回来却再也不走了;外出打工的万良财回了家却不认识路,不敢往前走了;村支书躲难题,想辞职,工作队进村后,发动群众“顺手了”。这些转变的背后,正是“三万”活动带来的实效。

聚焦工作队员

工作队员是“三万”活动的建设者。如何让受众更容易认识他们,感受他们?我们的做法是,用拉近典型人物与群众之间距离的方法,树立起典型人物接地气、贴近群众的形象。

记者跟随黄冈市委书记实地调研,针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市委书记刘善桥深入基层,弯下身子,扒开垃圾分类分拣得出一系列数据,用这些垃圾处理数据得出垃圾分类机制的亟需结论。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一细节,写就《市委书记扒开垃圾找答案》,并援引市委书记与保洁员之间原生态的对话。生动的细节、质朴的对话,市委书记干实事的典型形象跃然纸上,受到群众好评。

《踏踏实实干出个样》、《责任,义不容辞》、《洁万家不忘暖万家》、《自带午餐去驻点村劳动》等一系列报道,聚焦“三万”活动的建设者,用朴实的文字记录工作队员的辛勤劳动,传递出他们对村庄、对村民沉甸甸的爱。

叙述生动故事

红安县觅儿寺镇觅儿中学教学楼背后,近300平方米的空地上,堆积着半米多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校长张世新介绍,这堆垃圾山至少有20年“历史”,学校因为资金困难,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省军区、黄冈军分区官兵们人工、机械全上阵,4个小时清理完毕,“孩子们的窗户终于可以打开了。” 《帮我们搬走垃圾山》,图文并茂呈现出最可爱的人就在身边。

建垃圾场是件好事,但是不能简单随意,武穴市就因此爆发了一场《抗议填埋场引发“垃圾革命”》。从2009年一次群众抗议垃圾场建设事件引起市领导深思,研究确立武穴垃圾城乡一体、统筹运作、全市收集、集中处理原则,并引进华新水泥公司,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无害化垃圾焚烧示范项目。通过前后故事对比,受众了然于心:政府听民意、解民忧,真心为民办实事,一点都不含糊。

在报道实效事件时,“讲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对话描写、情景再现、文学描述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实发生、发展和结果,让受众有亲临现场的真实感,更加生动也更有趣味性,更容易使陌生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

《新“三万”,背起行囊再上路》是“洁万家”活动报道的开篇之作,明确了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对于“洁万家”活动的规划和要求,建立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农村群众长期受益。

在推进“三万”活动中,各地集思广益,大胆探索,蹚出了不少新路子。我们踏访了不少出色的县市,呈现他们的智慧、胆识。

《鄂州探索:“一体化”长留洁与美》,鄂州跳出农村找答案,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一举破解建立保洁长效机制的两大难题:保洁经费的长期保障和管理制度的持久落实。

远安探索“工厂+保洁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垃圾处理模式;大悟县建立我省首个“垃圾兑换超市”,环境美化了,村民也得了实惠;汉川市马鞍乡引进福建焖烧技术,白色垃圾“变”成灰砖……只要大胆探索,办法总比困难多。

垃圾随手扔、脏水随意泼,是农村千百年来的积习、陋习,“三万”活动如何使农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使之形成长效,这也是我们的聚焦点。《大冶经验:“十颗星”激活荣誉感》,大冶从建设农村“十星级文明户”着手,将卫生评比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加入文明村、文明户的评选中来,让农民人人争当“追星族”。文中通过对村庄整治评比活动前后的农村面貌对比,通过对评比过程中村民的各种趣事,生动再现村民的心理变化,从不在乎到不好意思再到争当十星户,真正在“三万”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使“讲卫生”由外在的督导,内化为自觉行动,让成果保存下去。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