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强化课标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强化课标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改已近四年。有教材编排一时难以适应的原因;有课时紧亦有学生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得从自身寻找:教学观念真的转变了吗?教学方法真的转变了吗?授"鱼"授"渔"的时候学生参与体验了吗?新课标研读透了吗?新课标我做到了吗?多番拷问自己,我找到了我新课改梗阻的主要原因:忽略课标的要求,没有领会课标的精髓,没有充分发挥新课标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改 自主学习

历史新课改提出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提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可见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习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越读,越汗颜,原来我除了教的教材变了,其余什么都没改变。我忽略了课标,没有认真琢磨领会其课改精神,甚至备课前都不曾去翻翻课标。因此教学中教什么?哪些是重点?需要怎样突破?哪些必须讲?哪些可以不讲?学生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曾在课标的指导下,认真的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教学缺乏了针对性,目标性,自然也就缺少了有效性。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从此我的课标意识空前强化

一、研读整个模块的课标,全面宏观的把握整个模块并找出模块下知识与知识之间外在、内在的联系,以及各知识点在本专题中所处的地位,从而建构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

比如必修二专题五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课程标准的要求是:(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例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课标的分析和解读,很容易便抓住本专题的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然后沿着这根主线纵向展开,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史实探讨它们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这样对于我打开思路深入理解专题的内容,确定本专题教学的侧重点突破口和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很有启发。同时本专题的知识结构也清晰呈现出来: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

二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拓展(建立的主要途径);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其次,是对每一课的课标要求进行认真研读。

通过研读课标,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教学活动中,老师主要教些什么?学生主要学些什么?

二、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识记?理解?应用?比如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研读后,不难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要求识记,最后还要落实到“探讨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上,也就是落实在理解和应用层面上。这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人文素养,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会学习。

三、在课标的引领下,大胆整合教材,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从教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渲染下,已经习惯了教材就是权威,已经养成了对教材和教参的过分依赖。于是课改之初,我的教材观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学中完全依赖教材,教材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教;教材写了些什么,我们就教些什么。侧重的依然是知识点本身和相应的结论。于是教学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一一罗列,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对教材内容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和整合,怕万一考到。这样“教教材”的结果:内容多、杂、散,教学任务完不成,进度跟不上;学生获得的也多是一些感性知识,历史学习依然也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的理解上,未能形成“历史思维”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就不具备所谓的历史的时空观和发展观了。

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和教学探索实践后的不断总结反思,我对新课程下的教材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之本,历史教学应该依据教材而进行,但它不是教学中的法定文件。现在是一标多本的课改时代,不同版本的编者对课标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再处理,“它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是为教师教学提供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它仅仅是教学中传授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再解读,对教材进行二度处理,根据课标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删减整合,突出重点难点,有效的落实内容标准,即教学中只能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认真研读课标,在课标的指引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合理的控制,这样教学内容有了针对性而且突出了重点和知识间的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主题和重点,尽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探究和体验。学生的兴趣也大大提高,知识在脑海中也清晰明了,能力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