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尊”还是“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尊”还是“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假字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掌握一定的文言通假知识不仅对中学语文教学很有裨益,就是对阅读一些古文典籍也有好处。拟就文言通假的原因和通假字的辨认做一初步探讨,供同行参考指正。

关键词:中学生;文言;通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其中对“尊”的注释为通“樽”,意为酒器。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也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中对“樽”的解释亦为酒器。同样是酒器,为何书写时一为“尊”另一为“樽”?从时间先后上看,唐代早于宋代,而苏轼作为北宋文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不曾读过李白如此著名的诗作,也就是说不能不知道“樽”的写法,可为何仍然写作“尊”呢?其实,这是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那么,什么是通假呢?古文中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呢?

其实,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文言文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先秦文献中尤为常见,故清代学者朱俊声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以读古书。”这里的假借即指通假。辨认通假对学习文言文乃至理解古书具有重要意义。

一、造成通假的原因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不用表示这个词义的本字,而借用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代替的字就称为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蚤”,现在意为跳蚤,而在上面例句中却代替了“早”字,这里的“蚤”字就称为通假字,而把应该写的“早”字称为本字。有本字而不用,却偏偏要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这岂不是写别字吗?王力先生说:“所谓假借或古音通假,说穿了就是古人写别字。”很多人在学习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很不理解,也有很多学生会问:“为什么古人写错字就是古音通假,我们写错了就是错别字呢?”从现代汉语的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相同这一点上看,确实是写了别字,但是古代典籍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许多大学者像苏轼一样也常用通假字。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大致有三:

1.“本无其字,依声托字”

即语言里有某个词,但文字里没有专门记录它的字,于是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它。这其实与造字时代文字系统不成熟有关。古人在记录语言时“仓促无用字”,或者一时想不起来,只好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例如,古人没有第二人称代词,就借用表示男女的“女”来代替,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有时也借用表汝水的“汝”来代替,后来干脆就用“汝”来作第二人称代词。

2.“本有其字,同音代替”

这种现象与古人写别字、不规范用字的用字习惯有关。古人在使用文字的时候,规范观念不强,为了书写简便,使用通假字已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只要在使用过程中能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因为一般通假字都比本字形体简单、易写,书写效率高很多,所以,人们爱写通假字,不觉得写通假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意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来不及熟证,也自然易写“别字”,前人这样写,后人也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借用“邀”;“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借用“慧”。前述苏轼将“樽”写作“尊”不能排除写了别字的嫌疑,因为这也是古人用字的一种习惯和癖好,是得到社会认可的特殊文字现象。

3.没有相应的规范字典也是造成古音通假现象的一个重要

原因

在古代,由于没有实用的规范字典,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可供参照,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自然容易出现同声异形的现象。先秦文献中的通假字尤为常见是因为那时的文化交流还不发达,在秦之前文字也未统一,所以各个地区的文字往往会有不同的写法。

4.落后的印刷业

众所周知,早期的书籍是刻在竹简上的,倘若要更改一个字,往往需要重新刻一片竹简,这是很费时费力的。即便是后来的雕版印刷也一样,为一个别字而更换一个版面,似乎是很不合算的,因此,这种落后的印刷业也会导致通假字的出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才得以改观。

二、通假字的辨认

古书用字的通假现象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声音上看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之“畔”就是“叛”的借字。

2.从字形上看

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例如,常—尝、倡—唱、说—脱、锡—赐等等。当然,声音相同相近的字并不限于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因而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也并非都如此,比如,有—又等,则是另外的情形,只是所占的比例较小罢了。

总之,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的语言现象,学习古文时,切不可疑神疑鬼,只能在常用的意义讲不通的情况下,才去考虑是否是通假字的问题。当某个字用本义、引申义和其通行意义都解释不通时,可以考虑是否是通假字,并按音同或音近的类型去探求本字。另外,作为中学生也应积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以利学习古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