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蒿甲醚治疗小儿疟疾38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蒿甲醚治疗小儿疟疾38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传播而引起的寄生虫病。1992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小儿疟疾38例,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38例,男26例,女12例;<1岁6例,1~3岁8例,4~7例13例,8~12岁11例;最小年龄8个月。病程24小时以内2例,1个月以内23例,1~3个月12例,3个月以上2例,死亡1例。

临床表现:38例均有寒战高热,T 38.5~41℃,有典型规律性发热5例,其余为不规则发热;伴有呕吐8例,伴抽搐发作22例,昏迷5例,伴皮质盲1例。

实验室检查:病程1月以内Hb 80~130g/L,1~3个月Hb 60~80g/L,3个月以上2例Hb<60g/L。38例中行B超检查的31例,其中提示肝脾大的21例。在发热时周围血涂片找到疟原虫31例,骨髓片找到疟原虫7例。对抽搐发作的22例中17例行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均有升高,细胞数正常,糖氯化物正常,4例提示蛋白稍高。

治疗:①一般治疗:给予降温对症治疗,对抽搐患儿吸氧,吸取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②对症治疗:普通病例采用氯喹4天疗法,伯氨喹8天疗法。氯喹首剂25mg/kg,6~8小时后及第2、第3、第4天各服1次,12.5mg/(kg・次)。伯氨喹0.2~0.3mg/(kg・次),3次/日,连服8天。蒿甲醚15mg/kg,分3次肌注,1次/日。③止惊药物:对于脑型疟疾抽搐发作给予苯巴比妥钠,首次剂量15~20mg/kg肌注,第2天给维持量5mg/kg肌注,每12小时1次。安定0.25~0.5mg/kg静注,速度要缓慢。10%水合氯醛0.5ml/(kg・次)保留灌肠。④氧自由基清除治疗:对于脑型疟疾有缺氧合并脑水肿时使用地塞米松1mg/kg,20%甘露醇0.5g/(kg・次),每8~12小时1次,为防止或减轻脑后遗症的发生,早期给予脑细胞激化剂及脑活素。⑤有感染征象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结 果

1例因深昏迷伴循环衰竭重度贫血于入院6小时死亡,其余37例经综合治疗均痊愈,随访无复发。

讨 论

蒿甲醚为青蒿素半合成衍生物,为典型的裂殖子杀灭剂,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昏迷的患儿,蒿甲醚肌注,不良反应少,抗疟效价高,有解热作用,且缓和,出汗少。尤其对于脑型疟疾抽搐发作不能口服药时,蒿甲醚肌注,便捷、安全,能迅速控制症状,疗效肯定,等患儿清醒后可口服氯喹、伯氨喹联合治疗。蒿甲醚为青蒿素半合成衍生物,系传统的中药制剂,药源充足,药价低廉,疗效肯定。

小儿疟疾典型规律性发热者少,绝大多数为不规则发热,年龄较大的儿童诉发冷寒战,婴儿表现为颜面苍白四肢发冷,继之发热,个别病例有自发性立毛反射阳性,早期患儿贫血及肝脾大不明显,数次发作后Hb明显下降,肝脾迅速增大。贫血的原因是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再是感染疟原虫后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吞噬功能活跃,未受感染的红细胞也常被吞噬。由于疟原虫的寄生,人的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也是构成贫血的因素之一,脾脏红髓中静脉窦扩张,高度充血和巨噬细胞大量增生是脾肿大的直接原因,经抗疟治疗体温下降,肝脾回缩。脑型疟疾抽搐发作给予抗惊厥的同时尽早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显著减少血流再灌注期的脑细胞坏死;阻止神经功能恶化,减少后遗症。小儿疟疾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对于疫区生活的不明原因发热的小儿,应及时查找疟原虫,以免误诊,要强调病因及综合治疗,预后良好。对于脑型疟疾昏迷的患儿,蒿甲醚肌注尤为适宜。

经过临床观察,使用蒿甲醚注射剂和磷酸氯奎、伯氨喹啉联合治疗疟疾,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能缩短病程6~8天,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