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作家、艺术家进驻高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作家、艺术家进驻高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制度是国外大学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著名大学常见的文学艺术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方式。以美国的驻校诗人为例,作为“美国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成为美国大学英文系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创造性写作项目”。据报道,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当驻校诗人时,曾经有评论家说,“一个驻校诗人胜过多少个教授”。

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制度,有助于吸引一流人才。如果人才都在大学之外,大学里缺乏引领社会前进的人才,就难以产生有震撼力的思想,也就不可能建成一流大学。而只有让大学成为吸纳社会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基地,使大学真正成为学术的中心,建设理想大学才会有实现的可能性。

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制度,有助于学校形成浓郁的学术与艺术氛围。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在总结“驻校作家制度”和“名家课程体系”十周年的经验时曾经说,自2002年始,在王蒙先生的邀请下,先后有100多位作家、学者到中国海洋大学讲学、任教,他们的到来,不仅推动了中国海洋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和振兴,而且使中国海洋大学校园的人文氛围愈加浓厚,在这种熏陶浸染中使得广大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学校的文化竞争力不断提高。

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制度,有助于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据介绍,美国的“驻校诗人”制度成效非常明显。活跃于美国当代文坛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许多都出自各大学的这种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

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制度,有助于作家的成长和作品的推广。大学的学术氛围、大学的研究条件尤其是跨学科的交流和图书设施等,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教授曾经说:“大学的物质条件或许不太好,但大学里有最大的诚意以及最好的听众。这一点,足以打动那些对中国文学的未来有信心、有承担的作家们。让我们的作家走近年轻读者,让年轻的读者离文学更近一些。”

我们国家目前主要采取作协、画院的“圈养”做法,把作家、艺术家专业化。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合乎国际惯例的,也不符合作家、艺术家的成长规律。

问题在于,现在的作协和画院还同时供养了一批非专业人员,占用了大量政府的公共资源。这样的体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许多大学和作家也开始主动寻找和探索新的模式,走进大学的作家和艺术家也越来越多。继王安忆、梁晓声、毕飞宇、张悦然等先后进入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后,作家进校园开始形成气候。2010年,王家新在美国柯盖特大学驻校诗人任期结束后,回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负责新成立的“国际写作中心”,他提出参照世界上一些大学的模式,建立驻校作家、驻校诗人制度。2011年秋,《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受中国台湾“清华大学”邀请,赴台担任驻校作家。一年中,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学校演讲、授课、撰写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传记。2012年,莫言接受北京师范大学邀请,成为长期驻校作家。

为此,我们建议由教育部和文化部积极推广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制度。可以采取终身聘用和短期聘用两种形式,短期聘用的时间可以根据学校和作家双方的需求决定。可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逐步过渡并最终取消专业作家协会和专业画院制度,即政府财政不再为作协、画院聘请终身作家、艺术家买单,而将聘请“签约作家”的经费拨到所在区域的大学,由作家申请、当地文化部门推荐、大学选聘有关作家、艺术家成为驻校作家、驻校艺术家。

在驻校作家、驻校艺术家制度相对稳定成熟以后,把作协、画院等变成一个完全由作家自己选举、自己管理的民间机构,原有建筑可以改为作家、艺术家活动的场所,作家和艺术家的博物馆等,大量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务人员经费。

作家进入校园,对作家的写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如果直接和作家打交道,听作家谈创作,也会获得许多从正儿八经的高校老师那里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作家进校园,对作家和学生都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