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大区联盟国际关系总署、比利时驻华使馆瓦隆-布鲁塞尔代表团、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图与词》展览关注现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命题,即绘画/造型艺术与书写/文学语言之间的关联。此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共95件(套),其中81件(套)主要源自比利时法语地区的作品, 另有14件(套)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语境迥异的作品在呼应、观照之间,不求穷尽艺术史对“词图关系”探索的全部方向,但求获得一个宽广且扎实的视角。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对“图与词”命题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格利特在1929年12月刊的《超现实主义革命》上发表的《词与图》宣言。其中综合呈现了艺术家在1920年代末超现实主义氛围的欧洲,对词图关系的多种思考。马格利特将语词引入画面,质疑事物的指代与事物本身的关联。其1929年的名作《图的背叛》——画面烟斗下方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利用画面与文字各自所指的矛盾,指出“物与其再现之间,鲜有联系”,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的图像,毫无具体现实性可言。这无疑也呼应着艺术家更深层的自问,即在学院绘画之后,“画什么?为什么画?”

此次来展的作品中,《本义》(1929)、《图的背叛》(1935,以及同系列中先后若干变体版本)、《微笑》(1951)等油画与素描手稿,创作时间前后跨越几十年,充分展现出马格利特在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图与词”命题不倦怠的追问。展览希望通过原作与文献的多媒体展示,引导观众走出对“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标签式单薄认知,为接近这位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思考者、实践者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

以马格利特为原点,展览进一步关注其后几代艺术家对“图与词”命题的延伸探索。在诗/观念的方向上,布罗塔尔斯堪称马格利特的精神传人。他一方面继承了马格利特对诗歌写作中语词的造型意义的关注(《一掷色子永远无法消除偶然性》),同时将提问拓展到诗歌与理论、艺术实践与艺术批评、艺术与金钱及博物馆权力等问题,对后代艺术家托林克斯、比斯穆特、古斯等人产生了直接、深刻的影响。

马格利特之后,另有不少艺术家从文学/书写的维度切入“图与词”的命题,尤以“哥布阿”团体(CoBrA)的创始人之一多特勒蒙为代表。多特勒蒙始于1960年代的“语图”创作(可流传的“纸本墨笔语图”,以及北欧旅行中转瞬即逝的“雪地语图”),强调即兴动势与书写表达的实验性,探索语义与书写形态之间的关系。更新近的科里昂、皮耶拉、勒孔特等当代艺术家进一步突破媒材局限,以视频、装置、声音等多元手法,将“图与词”的命题带入更贴近当下时代的思辨之中。更有意思的是,此次展览还邀请了具有代表性的14位中国艺术家参加展览,他们的有关“图”与“词”的艺术创作与比利时艺术之间形成了跨域历史的对话,其中不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在中国被称之为“影像之父”的张培力和作为“中国当代最纯粹的观念艺术家”的周铁海的代表作,也包括了如王冬龄、张浩在传统书法领域有突出成就书法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本展览在“2012欧盟—中国文化对话年”框架下展开,是中国与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大区联盟文化交流协议的重点艺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