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心活血法配合综合调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心活血法配合综合调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养心活血配合综合调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心活血汤药治疗并配合药膳、心理疏导等综合调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可得χ2=5.0526,p=0.0246,p<0.05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养心活血汤药治疗并配合综合调理能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体制,为疾病的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养心活血;综合调理;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2±12)岁,病史3-13年,心功能III级30例,IV级3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3±11)岁,病史4-12年,心功能III级31例,IV级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可以进行临床研究。心衰的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教材,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1928年提出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针对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进行治疗;消除呼吸道感染等常见诱因;控制体力活动,避免患者精神刺激必要时卧床休息及吸氧,饮食上限制钠盐及脂肪的摄入;并适当选择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必要时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以养心活血为治疗大法,基础方为:人参15g、五味子10g、麦冬15g、黄芪20g、丹参15g、芍药15g;水肿严重者加茯苓30g、猪苓20g、泽泻10g;胸闷、胸痛加延胡索15g;咳甚者加紫菀15g、款冬花10g;痰多者加葶苈子15g、半夏10g、陈皮10g;气虚甚者改黄芪为红芪10g;脘腹胀满不舒者加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之品。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指导患者及家属制食药膳并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3 疗效观察[1]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呼吸、心率、血压等异常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达到I级或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呼吸、心率、血压等异常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但不足2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中医本无心衰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为喘证、肺胀、惊悸、怔忡、水肿、痰饮、阴水等病症的范畴[2]。本病病位在心,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动力器官,各种致病因素使心体受损,日久气血阴阳亏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血产生,久则血脉淤阻而留聚心内,则心脏胀满而肿大、心悸[3]。

中药抗心衰的疗效主要为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4]。本院治疗心衰方剂中以人参、五味子、麦冬、黄芪、丹参、芍药为主。人参有大补元气之功效,可以直接兴奋心肌,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有强心,改善心功能,调节血压,抗休克等作用。人参皂苷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缺血对心肌的损害,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5]。五味子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有调整不正常血压的作用,对循环衰竭者能升高血压。麦冬能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泵血功能,对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使显著受损的心肌细胞能获得较快地修复并能提高耐缺氧能力。黄芪能增强离体动物心脏收缩力,黄芪多糖(APS)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黄芪皂苷有抗心力衰竭作用。丹参具有扩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6]。芍药能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和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及心肌氧利用率。上述药物相配伍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的作用。药膳作为药物之外的辅助治疗调养体质,以调养脾胃,顾护正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能显著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慌,并使其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

本院研究显示养心活血法配合综合调整能明显的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为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

[2] 马中夫,梁辉东,王友成.心衰病症的中医诠释及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110.

[3] 王发渭,郝爱真,邸玉鹏.老年心衰的中医机理与治疗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60-1362.

[4] 中药治疗心衰的动物实验研究[J].王振涛,朱明军,韩丽华,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1-192.

[5] 郑晓可.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2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7):547.

[6] 左玉芹.中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