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校和聋校聋人,看口型优劣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我是从小在听人学校长大的聋人,只是大专在聋人大学读过3年。最近我结婚了,我的爱人是一个从小在聋人学校长大的聋人。我惊讶地发现,我爱人看口型能力比我强很多,而我基本上不会。
想起大专的同学,从聋人学校出来的多数都能看口型,而普通学校出来的多数都不会看口型。这真是个奇怪的现象,按理说普校聋人在听人中读书、工作、生活,拥有更多和听人交流的机会,和听人沟通的能力应该很强,无论口语或者看口型。聋校聋人多数时间在聋人圈子中生活、学习,和听人交流机会不多,口语或看口型应该比较差。但事实却正好相反。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我是普校的,跟听人交流看口型不是全部能看懂,但能看懂父母和好朋友的。不过奇怪的是跟聋哑朋友交流时竟能看明白他们的口型,也许是他们口型动起来的时候很慢很夸张的缘故。挺有意思,基本上我都能看懂。听人的口型动得很快,想看明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跟听人交流主要是面对面地交谈,请对方说话慢点,依靠助听器并结合口型,基本上能明白个大概。
不是吧,我和人交流全部是靠看口型呀。楼主应该只是个别情况才是,只要是聋人,看口型就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呢。我感觉看口型能力的好坏应该与性格、康复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人不会有耐心去学习看口型。而那些细心认真的人,则可能会愿意下功夫去学习看口型。而一些戴着助听器可以基本听清人说话的人,自然也不会太注意看口型。还有的,就像楼主那样依赖文字的交流,放松了口语(看口型)的交流,这样的家伙通常都是很幸运的哟,有一些能耐心帮自己笔谈的朋友真是不容易呢。
很有意思的话题!反正我就想肯定和自己下功夫苦练有关系的。普校聋生大概由于习惯了别人用笔写的办法交流而忽略了看口型这一优势。而聋校的人本身就没有什么优势,从而加强了要求和别人交流的强烈愿望,所以只能在看口型这一方面下功夫,来提高自己本身的交流能力。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我这样的人,现在也是和听人在一起工作,我看口型的能力也是挺强的。
很简单,为什么?因为在普校读书的聋人觉得自己不差,而且自己会点说话,正是这点优势就失去非常想学说话的动力,时间长了造成了看口型的困难。反之,在聋校的聋人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又不能很好地说话,所以他们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加上自己非常想说话的好学精神,所以经过时间的磨练自然就会看口型啦。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所以这不值得大家怀疑商讨的。
看口型能力多数是天分。有的人看手语,是跟踪似地盯着挥舞的双手。有的擅长看口型的人,是以对方的口型为焦点,视野从焦点向四周辐射,看口型的同时也看到手势动作。再有,聋校出来的人经常使用眼睛“阅读”手语也兼带看口型,自然而然,练就了一番眼功。
普校出来的那些不太擅长看口型的聋人也许把他们的“眼功”放在阅读文字材料方面充分发挥了,无声胜有声的阅读能力很强。
呵呵,大家讨论好热闹,我也来说几句吧。
有人告诉我,南方聋人倾向于打自然手语,打手语注意配合表情动作,忽略了唇型动作,所以读唇能力明显落后于北方聋人,请问有这种情况吗?我的两个南方同学由于以前在母校没怎么好好学拼音,语感很差,至今不会看口型,甚至后悔当初不好好学拼音。
仔细一想,聋校里老师们的口型基本上缓慢、很清晰,另外,差不多每个聋校的学前班都有语言康复训练,口语教学很有一套,比较成功。相比之下普校的聋人就没有这个好处了,想想普校里一个班30多人中就一个聋人,普校老师是不会而且也不可能专门给他搞口语教学的。不少老师说话快,嘴皮子几乎不动,这样普校聋人“听”不懂,在大多数时间里把视点集中在教材、黑板和笔记本之上了。虽然跟听人同学接触机会比较多,但是交流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所以看口型的能力就相对聋校的聋人差了些。另外,普校的聋人有个普遍现象,就是对熟悉的人比如父母、好朋友看口型能力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