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蒙古族学校汉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蒙古族学校汉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颁布施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语文课程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具有人际交往与交流功能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形成多元文化视角和跨文化思维能力。蒙古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工作十分重要,而要提高蒙古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成效,需从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训练方法。

一、听与读结合的基础训练:正音为先,音正腔圆

在汉语文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发音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发音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性的环节,也是一门语言正确掌握与否的标志,只有把语音发得正确、清晰,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学习者树立起信心。

大多数蒙古族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蒙古语的语言环境中,受母语发音的干扰影响较大,加之汉语和蒙古语具有分属两个语系这一天然的区别,蒙古语是一种粘着语,不像汉语有明显的四声发音,因而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第一个阻碍来自语音方面,即不能正确掌握汉语语音进行正确的发音。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首先采用让学生听磁带正音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听与读的训练。首先,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用录音机,结合教材,选放一些比较优秀的朗读磁带。例如,由金锋朗读的《三峡之秋》,肖玉朗读的《回延安》,侯景慧朗读的《白杨礼赞》等,而后让学生课下模仿着练习。朗读还可以利用每天的课前5分钟,以学号为序找3~4名学生轮流朗读。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并做示范性朗读;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在从听录音到自己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听力,另一方面还能纠正自己不标准的发音,提高朗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同学听电台广播,看电视台播音员的播音,使学生从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去体会、感受播音员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实践证明,这种听与读相结合的基础训练非常有效,它能够帮助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发音上由起初的发音不准,逐渐达到音正腔圆。同时,这种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也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对课堂的知识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并为学生进一步形成其他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学习汉语文铺平了道路。

二、基于听与读的“说”的训练:连贯的口头表达

现代学习心理学表明,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学习主体在头脑中将具体实物与相应的语词之间建立起联结的过程,而“说”,即口头表达是这样一种联结得以强化的有效形式。因为“说”的过程所产生的声音刺激反馈于说话者本人,起到鼓励、强化或纠正说话者的表达和语言运用的作用,所以,“说”是蒙古族学生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不断地说,自如地说。

扫清学生说汉语时的“害怕心理”,增强自信心,是引导学生开口“说”的前提和关键。大部分蒙古族学生因为自己讲汉语时发音不标准,所以在人多的场合怕讲汉语,也不敢同汉族学生交往,有怕被别人笑话的心理。如果这种情形长期维持下去,便会成为他们学习汉语文的一种心理障碍,会影响他们同外界的语言交流,使他们失去学习汉语文的机会和环境。只有当学生在听与读的能力获得提高,并从心理上不怕讲汉语时,他才会想说并敢说,为此,要采用“复述”的方式,即让学生在课前5分钟依次将学过的、听过的内容进行复述,进行一遍遍“说”的训练。

这种训练要恪守“熟悉性原则”,也是基本原则,即要求学生说的是他所熟悉的、常见的和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说起来不仅流畅、少障碍,而且也会使这种口头表达充满愉悦感,而愉悦感是支持说话主体将“说”进行下去的动力。因此,说话者会说得越来越好,自然,胆子也会越来越大,也就会越来越想说。这种训练能不断激发起“说”的欲望,即口头表达的欲望。

“说”的训练还要遵循“熟读至诵原则”,即在学生能够熟练讲述自己熟悉的事物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从他人那里听到的,或自己读书得到的一些社会见闻、名人轶事,或一些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给其他学生听。这就促使学生去看书、看报,去关心周围事物,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示学生背诵一些短小精悍、文笔优美的汉语古典诗文名篇,例如《陋室铭》《爱莲说》等。

以上这些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的较好途径。它既能帮助蒙古族学生克服汉语学习初期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由原来的“不敢讲”“怕讲”“不愿意讲”到“敢讲”“愿意讲”,而且还能深化学生“听”与“读”的能力素养,促进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视野的拓宽,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基于听、读、说的“写”的训练:循序渐进的书面陈述

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过程,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听说读写四者合力作用于学生的结果。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关系密切:听、读是一个吸收内化过程,是语言学习主体对语言素材和语言元素的“内在输入”,而说、写是一个表达外化过程,是语言学习主体对语言积累和语言感悟的“外在输出”,因此,我们的教学最终要进行的是一个基于听、读、说而最终落实到“写”的训练。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书面陈述训练过程,也是一个将听说读写四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使四种能力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丰厚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

“写”的训练由以下几个循序渐进的步骤构成。

第一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在汉语文课上学到的一些词语,练习造句子、写语段(即句群)。造句子是积词成句,写语段是积句成段。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又能为积段成篇、为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教师引导、提示学生在课余时间做抄录、写日记。通过抄录精彩语段、名篇佳作,可以学习他人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并模仿各家立意取材、布局谋篇的精妙。通过让学生写日记,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能够增加生活的积累,储存作文的材料。学会了怎样布局谋篇,做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三步:教师引导、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模仿着写一段体裁相同、立意相似的作文。例如,在学过鲁迅的《一件小事》之后,让学生仿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仿写《我的父亲》;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之后,让学生仿写《我最难忘的一个人》等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扩写,如扩写《江南春》《卖炭翁》等。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模仿中起步,在模仿中创新,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在写作上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检查,并挑选写得较好的几篇,让习作者本人朗读,而后让其他学生讨论、评议,这样又实现读与写、听与说的结合。

综上所述,只要汉语文教师明确汉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蒙古族学生使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汉语素养、汉语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多动耳、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那么蒙古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一定能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