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认为,海德格尔艺术作品本源》阐述了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物与作品的关系,三种流行的对物的解释。其中创作的本质对艺术创作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对中国画的创作启示在于,第一,对艺术创作来说,体验是决定性的源泉;第二,创作一定不能忘记物在体验中与其他天地间的关系,在物与物内在的关联中去寻找感觉;第三,在国画创作上,艺术家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以更开放的心态,进一步挖掘笔墨颜色等材料,创造出更新的表达语言和方法手段;第四,在中国画创作中尤其要在大自然中去体验。

【关键词】 海德格尔;《艺术的本源》;中国画;创作;启示

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中阐述了艺术作品的本源,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艺术是现实的。他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物因素,物并非是纯然感觉的组合,也不是实体与属性的相加,而是一种在具体的历史中显现它与其他存在者关系的可能性。这也使我们明白了艺术作品是以艺术作品的方式而存在。作品的本质就是真理的发生,作品的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物是没有被客观化和主观化的关系,物与人又是一种天然的联系,而人与物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存在,人与物是不可分离的,人的身体也属于物,而物又不仅仅是一种外显的状态,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联系中的,就像器具有他的环境因素。不论是观念还是存在,都不是物的基础,建立在存在上的观念,才是物的基础,离开了存在的观念是很混乱的,而存在也是被建构的,艺术就是对存在的建构。海德格尔就是从此领域来定义艺术。

通过学习海德格尔,不难发现,这些观点运用于国画创作中,可以使我们得到很大的进步。我们姑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海德格尔的观点对国画创作的启示。

首先他认为艺术作品摆脱不了物的因素,物是艺术的载体,离开了物,艺术无法显现自身。这就显现出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材料的重要作用来,在国画的创作中自然是离不开材料,笔墨纸砚等,有了这些艺术的载体我们才能实现艺术的显现,而离开这些材料,无论怎样的观念也无法得以体现。既然物与艺术作品息息相关,在创作中可以在这些物上创新改进,打破传统水墨画在物上的单调性。如中国当代美术展――墨非墨,这不是一场司空见惯的传统水墨汇演,而是以簇新的笔墨痕迹、影像装置、雕塑呈现当代水墨艺术的探索和实验,利用一些排刷、拓印、撕揭、拼贴完成的“硬边”或“破边”效果,在中国画传统的材料上有所突破,不管这些创新是否成功,至少能打破传统的局限体验新的方式。实验的多了总会发掘出新的表现方式。

其次,海德格尔认为没有孤立的物,艺术中的感觉通过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来获得,一个物在存在领域中是无意识的,是在与其他物的关系中定位的,比如说鞋与脚,鞋与地。这种观点同样运用于国画创作中,就像我们在创作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一定要考虑到花与石头的关系,花与鸟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否有交流,有呼应。比如在吴昌硕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的搭配存在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及和谐的美感。同理,赋色也是如此,色彩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和谐的要么是对比的关系,这样的色彩搭配,才能让人体会到画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再次,好的艺术是与情感有关的,这种感觉不是观念,不是概念,并不是他人认为合适,你就觉得合适,真正天地间感觉的东西不是纯粹的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真正的艺术是靠身体体会的,用艺术来协调内心,要去体验,在体验中的物就是感觉,和观念不一样,体验中是具体的,海德格尔不是观念的导入物和物。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可以融入这种感觉,这种体验,可以使我们的作品更丰满,使作品不那么枯燥,不仅仅只限制于其内容上,更是把我们的感觉融进去,就好像我们看清末四僧和四王的画,他们的画给我们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冲击。

最后,艺术作品不只是物的因素,作品是一种创作的物,但又非仅限于纯然的物本身,作品不仅是比喻和符号,作品的本质就是真理的发生,作品的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制造大地。器具总是一种功能性的人为制造物。在器具的人为性上,它与艺术作品类似,但是器具又毕竟要逊色于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作品有它的自足性,而器具却没有。

器具与艺术作品的区别就是,艺术作品不是以实用为目的而被创造出来的,一幅名画当我们不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它时,我们也许会把它当成一张普通的纸,用它来包裹东西。但是这时这幅名画不再是以画的方式出现,而是以纸的方式出现。就艺术作品作为艺术作品本身而存在来说,它不是因为它的有用,而是因为它让真理设入自身,即艺术作品显现了真理。真理不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的存在,所以艺术作品是自足的。海德格尔把创作思想作为生产,这种生产有别于一般的工匠制作。通过对与生产相关的“技艺”和“艺术”的词源学考究,他认为“技艺”、“艺术”是“知道”的一种方式,而“知道”的本质在于存在者的解蔽,这样,生产就只是参与被生产者的真理而已。于是,创作就是“让……入于被生产者而出现”,从而创作的本质就应该由被创作者即作品的本质来规定了。这带给我们的创作启示就是,创作的本质只能是参与作品中真理的发生,它犹如从井泉中汲水一样地去“汲取”存在之真理。和中国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相通之处,对艺术创作来说,体验是决定性的源泉。一方面,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就是真理的发生,而真理的本质就是无蔽,由否定而得到彻底贯穿。不是形式上所谓的真理。比较而言,无蔽更基础、更原始、更人道,后者只是在前者的领域里扩展。因此,另一方面,他主张不能像传统美学一样从对象性的或从传统形而上学的视点出发来认识艺术、体验艺术,把艺术作为一种考察对象,而应该思艺术的存在之真理、思那有待于思的艺术的本质,应该参与艺术真理的建设和守护,从而避免艺术的终结和人类生存的贫乏。

真正的创作一定不能忘记物在体验中与其他天地间的关系,在物与物内在的关联中去找感觉,感觉最可靠,因为它不是立足于观念,而是立足于我们的经验的。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中的感觉是通过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来获得,物又是通过感觉来显现,所以在国画创作上,面对由新生事物而引发的新感觉和新想法,艺术家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以更开放的心态,更进一步挖掘笔墨颜色等材料,创造出更新的表达语言和方法手段,以适应表达这种新感觉、新想法的需要。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此一存在”即作品存在着的的确确存在着这一事实的唯一性,也愈加明朗,进入敞开领域的冲力愈根本,作品也就愈令人感到意外也愈孤独。创作应该从自然界出发,创作是一种汲取,从自然界中汲取从生活中汲取,不断积累,最后沉淀在作品中。在中国画创作中尤其要在大自然中去体验,体验不仅是创作决定性的源泉,也是艺术享受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马丁・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2]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

[3] (美)乔治・斯坦纳.海德格尔.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1.

[4] (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