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一数学课堂衔接教学策略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一数学课堂衔接教学策略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衔接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衔接教学更是每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这一年当中,采用什么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从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初中阶段,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十分关心的事情. 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中小学衔接顺利进行的一些因素,并着重提出了一些衔接教学方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 初一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教改的进行,中小学教学也越来越强调融合,因此,加强研究中小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顺利进行中小学衔接教学,使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中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平稳顺利地完成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中小学衔接顺利进行的一些因素,并着重提出了一些衔接教学方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

一、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因素

1. 教材和老师的因素

新改革的小学数学在知识体系和能力方面对学生要求较低,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推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要求较低,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对较轻. 而初中数学教学,由于老师对小学课标比较不熟悉,从而使老师造成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过高估计,同时初中教学的科目较多,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老师上课的速度也相对较快,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更加的主动和独立.

而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老师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也未能正确估计学生思维发展的性质,导致没能正确地把握学生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更没能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

2. 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团体、新老师,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而且,学生在经过六年级的紧张学习以后,考取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学,学生心中普遍认为自己的小学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难免会出现放松的状态. 学生在两个月的暑假期间,基本上已经不再复习小学数学,在上了中学以后紧迫感消失,思想也开始出现松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消失.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一知半解,同时学生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生慢慢产生了畏惧心理,同时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对于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最终就使得学生陷入了被动无趣的学习局面.

3.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是知识点一出来,立即就讲解一道例题,然后进行点拔提高.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教学内容较多,上课速度较快,上课时对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学生课后必须自己看书,自己进行学习. 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未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乐趣,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一到初中就被抹杀.

另外,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老师上课非常的细致,归纳也非常的全面,练习也较为全面,学生考试的时候只需要记住概念、公式,按照老师讲的例题进行解题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上课内容较多,时间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将每一种知识应用和解题题型讲解全面细致,只能讲解一些典型的题目,这也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方法

上述原因都阻碍着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使得衔接教学顺利进行.

1.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好的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数学教学语言的内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定义、定理、性质等,从而使学生产生盲目学习、一知半解和依样画葫芦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面对命题形式或条件出现变化的题型的时候,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漏洞百出. 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应当放在数学教学首位.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做到:

(1)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组织语言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下面的错误:-3 - 1 = -2,-■ < -■,-(-8)的相反数为8,学生在面对这些简单概念题的时候也会出错误,分析其原因,往往是对数学概念不能清楚地了解. 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理解能力,而不能过高的估计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用通俗、直观的语言去讲解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义等,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定义,要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义. 例如,在讲解方程概念的时候,老师要抓住学生已经理解等式概念的优势,用等式来说明方程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等式概念的基础,对方程概念也就会牢记. 这样学生在遇到3x - y = 5,x - 1 = 3,■ = 2等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

(2)合理利用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一般可以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类型. 而按照表述语义区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述性语言,例如法则、图形等,这类语言主要用于表述数学教学的一般思想过程;另一类是判断性语言,如定理、定义、性质等,这种类型的语言一般是为了解释数学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区分语言的寓意,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在表述第一类语言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具体的过程,抓住过程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表述思想或过程较为复杂的语言要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讲述.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部分,学生解题时错误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法则表述的过程分解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确定正负号,第二个环节是确定数值(绝对值进行加或减),按照这一过程多练习几道题以后,学生就能明白法则的过程,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第二类语言,要着重讲解条件和结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这样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具体讲解和例题练习,学生应用起来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