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防护进行了综述,为PICC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PICC;静脉炎 ;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33-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通路。主要适用于婴幼儿、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或需要长期进行补液等静脉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输注化疗药等刺激性药物和高渗、粘稠液体的患者[1]。其中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6%—9.7%[2]。如何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防治进行了综述,为PICC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1 静脉炎预防
1.1 选择合适的血管
目前公认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PICC置管首选静脉[3]。因为贵要静脉位置较深,解剖结构直,管径粗,且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在置管下是导管顶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利于置管顺利完成,发生静脉炎的机率相对较低。而头静脉表浅,有分支,且管腔由下而上逐渐变细,静脉瓣多,增加了置管的难度,易发生静脉炎。杨浩义等研究结果显示贵要静脉置管所致静脉炎发生率3.8%,肘正中静脉为15.5%,头静脉为32.8%,提示头静脉穿刺更易发生静脉炎[4]。充分表明PICC置管应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为第三选择。
1.2 选择适宜的导管
正确选用导管是减少PICC并发症的第一步[5]。导管型号越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在非高速滴注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管径的导管,以防止导管过粗引起的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形成异物刺激,造成静脉炎、上肢肿胀、疼痛;并且选择硅胶类导管,因为硅胶类材料柔软光滑,生物相容性较好,损伤血管内皮程度小,不易出现静脉炎。
1.3 摆放正确的
传统方法在置管时术侧肢体外展90°,置入导管至肩部位置时,嘱患者下颌靠近术侧肩膀,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锐角,导管顺利通过后,头恢复原位,有一定的预防导管异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患者配合不佳,或者血管存在变异,异位仍时有发生。复位时可将患者穿刺侧上肢上举与颈部角度
1.4 提高置管的技巧
护士的穿刺技巧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正相关,即穿刺次数越多,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一次穿刺成功可减轻穿刺针头对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因此,应熟练掌握置管技巧,护士资质准入制度是减少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环节。自1994年起,美国有55个州开始对PICC技术培训学员的资质,利用多种形式、培训资源、培训内容、一定的时间完成护士PICC的资质培训。要保证PICC安全有效顺利地发挥治疗作用,主要依靠护理技能的支撑,资质准入制度是保证穿刺者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手段,这也是促进PICC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与国际护理接轨的基础。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即导管头部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为宜,一般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处最佳。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5 提高置管后护理
置管后24h常规消毒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消毒局部并更换敷料2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穿刺术后立即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置管后24h内给予湿热敷,可以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解除疼痛。在静脉用药前后,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以10~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封管时使用肝素,亦采用脉冲方式,注射最后0.5~1.0 ml时。边推注边撤注射器,以达到正压封管;建议使用具有自动正压腔功能的可来福接头,可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输注化疗药物、高营养物质、酸碱药物等刺激性药物后,应及时以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2 静脉炎的处理
护士应熟悉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即0度:无临床症状(体征); I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无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II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Ⅲ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有硬结。依此标准可早期识别静脉炎的发生。一旦确诊为静脉炎,如为机械性静脉炎,立即停止输液,抬高穿刺侧肢体以利于血液回流,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3次/d,每次30min,间歇期可用喜疗妥涂擦或以金黄散加蜂蜜加地塞米松调成糊状外敷,效果较好;换药时勿用酒精棉球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则应回抽血凝块或以尿激酶、链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入导管,待导管通畅后再应用局部治疗等对症处理;感染性静脉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学性静脉炎亦应用局部治疗。若以上治疗无效,应及时拔管。
3 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落实PICC维护相关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行穿刺侧肢体适当活动,可做手指曲伸锻炼和腕关节的活动,避免剧烈活动、负重、避免长时间压迫穿刺侧肢体。穿刺侧肢体避免测血压及做静脉穿刺,淋浴时用保鲜膜包裹穿刺点上下至少10cm,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患者及家属出院前学会对置管侧肢体上臂臂围、导管外露长度、穿刺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渗出等情况的观察,偏远地区的患者家属要学会换药。同时为患者建立热线咨询,告知患者,PICC管以及周围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红肿热痛等不适,可以立即拨打医院热线电话,并与相关护士联系,告知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
4 小结
近年来PICC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之出现的并发症阻碍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静脉炎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尤为重要,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学习防治静脉炎相关知识的进展,掌握新方法、新理论,有预见性观察和护理,早预防、早处理,是防治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李冰.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10.
[2] 廖建鄂,谷小燕.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与防治[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52.
[3] 邹勤,谢娟,陈民宵.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护理及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367—1368.
[4] 杨浩义,丁 蔚,乔美珍.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8):2324-2325.
[5] 补水程.PICC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医院,2007,7(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