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注重工程能力训练,构建高等教育创新实践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工程能力训练,构建高等教育创新实践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专业设置、实践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的必要条件,构建一个适应国家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创新实践平台,努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工程能力 实践 职业教育 企业产品

一、前言

2009年10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本次大赛是教育部、财政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个重要步骤,是基于国内各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活动。以“重在实践,鼓励创新”为指导思想,旨在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竞赛活动加强教育与产业、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创业之间的联系。本次竞赛试题综合考核了工程思想、工程管理、工程方案制定、设计理念,产品加工与成本分析、测量与检测、装配与调试等内容,是理论密切联系实践,设计与制造,传统与现代,机电高度融合、企业产品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代表队最终获得了全国第一名,充分体现了该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是“本科+技师”培养模式的完美展现。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去进行课程的设置,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有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开放性、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的原则。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加工制造、原材料、化工、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等行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背靠重点企业,按照专业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招生,并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新的教育培训方案。

高等教育要求的是“以能力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分析某种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各种具体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主旨和特征建设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开发紧密相连,坚持以专业(职业)对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实际需求为标准进行教学和培训,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技能操作水平高、职业素质良好等特点。

三、优秀教学团队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制造类专业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突出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从企业引进人才,通过以老带新、参加教研活动,使其通过教育教学基本功关,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二是让现有的教师提高专业实际能力,这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要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一支既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素质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单位既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师资源,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培训,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也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更要根据现代社会专业岗位快速变化的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对于现有的教师,提高专业实际能力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实现:

(1)与企业签定教师挂职锻炼协议,让教师到工厂挂职锻炼;

(2)结合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实训室建设,组织教师进行高级教学仪器设备的设计、制作、组装、调试,达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3)教师去教育部定点培训基地参加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

(4)由学校课题负责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下达设计与制作的课题任务,召集校内外(以校内为主)不同专业的教师、工程师进行研制,积极调动教师参与实际活动,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之,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要强,具有产品设计、产品成本核算、产品制造工艺分析和质量控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仪器设备的开发和改造、学科竞赛等。

四、良好的教学条件

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教育目前的薄弱环节。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训)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要依托重点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行业或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紧跟相关专业领域最新科技动态和技术发展,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

学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和设备状况编写适用的教材或讲义。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际制造业基地”地位的逐步确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说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必须及时跟上企业的变化。同时,各学校所购置的实验、实训设备各不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教材,将不适宜各校的具体情况。教材具有培养方向和设备状况上的针对性,是教学效率和培养效果的保证。所以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及所培养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相适用教材。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专业教师也会由此不断得到提高。

制造类专业要办出高度,必须走“产、学、研”并举的道路。务实、勤奋、上进、团结的核心科研团队组建是实施的关键。在日常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和积累,将教学活动延伸到生产和科研上来,提升专业建设的综合水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高等教育一定要以企业为重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课堂训练车间化,企业车间课堂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政府、学校和企业同时发力,这样才能将高等教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坚持创新建设高教强国[N].中国教育报,2004-1-2(3).

[2]张普礼,傅维亚.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调研分析.机械职业教育,2004,(7):15-18

[3]赵志宏.创造性思维在电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5,(3):75-80.

[4]张芙丽,陈德道.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略研究.甘肃科技,2006,(8):134-136.

[5]王培华,张康熙.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