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婚恋方式变化背后的原因考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婚恋方式变化背后的原因考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现在自由恋爱方式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时代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本文试从社会背景和历史维度考察婚恋方式变化原因及意义。

【关键词】婚恋方式 历史背景 社会原因

一、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男女婚恋地位的不平等

在传统的相亲和自由恋爱背后都有其文化背景。封建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在以农耕为主,重农抑商的社会,男子的生理结构决定他们在农耕和打仗中都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体力上相对柔弱的女子则闲置家中,这很大程度上使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宰。作为社会主宰的男性,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准则,如拥有受教育、管理社会事务等的权利,即使再有才华的女性也只能呆在闺阁中。没有受教育权利的女子即使再聪明,也将犹如“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一样无法智慧起来,因为她们没有被给予了解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而灌输给女子的文化更将女子束缚在家中。“如果在历史上找到的女性天才那么少,那是因为社会剥夺了她们的一切表达方法。一切生来是女人的天才,为了公众的幸福而毁灭了;一旦她们偶然有办法显露自己,请看她们会表现出最了不起的才能。她们要承受的最恶劣的不利条件,就是使她们变得愚笨的教育。”①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条件决定了男性的优越社会地位,而女子在社会分工中主要承担繁衍后代照顾男子和后代的任务。

而在我国历史上更有一段时期崇尚烈女。从人的角度来说,女子同样是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独立主体与男子同在,实际上广大女子生来自己的命运便被非常不公正的安排着。然而社会文化使得人们在思想上认为这种不公正就是一种公正。

在男子择偶的标准上,结婚的首要目的是为男性家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婚后男性则可以随主观愿望进行休妻也可以再娶多个女性,繁衍后代则是这些行为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与此相反,女性则被要求感情专一,女子则不能由自己做主,更不能随便支配自己的感情,这由“三纲五常”加以规范。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婚后无后,女子就面临被休掉的危机,女子生下儿子还是女儿直接关系到在婆家的地位。社会强加于女子身上的社会原则,要求女子淑女,娴静,温柔,做漂亮的针线活,更有甚者要求女子进行裹脚,束腰等对女子造成身心摧残的行为。整个社会对女子灌输的社会文化更倾向于保证男子在社会上的绝对地位。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性作为社会的主角统治社会、制定法则,而女性则作为他者,是男性的附属,所有文化、习俗都反应了当时这一法则。所以在整个社会视男女不平等为正常的基础上,婚姻和爱情无疑束缚着广大女性。无论从社会文化上还是女子本身的意识上来说,女性在当时的相亲、恋爱中几乎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观选择,更不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幸福。

二、自由恋爱的愿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我国不少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渴望冲破封建社会的藩篱争取自己幸福的愿望。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当时包办婚姻制度葬送爱情的不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份有平民百姓,也有王公贵族。虽然这些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与当时社会婚姻制度、主流文化相冲突,但是主人公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仍使它们作为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像是《西厢记》里男女主人公私定终身,这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思想上的冲击,虽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但它为什么为后人称颂,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可以了解,它真正赞扬的是主人公敢于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对包办婚姻,剥夺女子追求幸福爱情生活和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的强烈不满。

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观念的形成,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在恋爱婚姻中女性很难自主决定自己的幸福。不仅仅是中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世界范围内,广大女性违反自己的心意去结婚,并被期待忠实,甚至离婚也被责备为无徳。

一名没有自我的女子在爱情中没有选择权,在婚后同样仅仅是作为繁衍的主体存在。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传统婚姻思想葬送了青年男女的幸福。

作为服从于当时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的关于婚恋的准则所支配的男女青年来说,从自己当上父母的那一刻就更加没了自我,结婚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因此从自己做上母亲或者父亲那一刻就把所有的心,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甚至自己的理想交由孩子去实现,而父母的任务就是耐心养育下一代,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古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年轻人到一定年龄就要传宗接代,仿佛生孩子就是又为了让孩子替自己生孙子,人们的自我意识终止于当父母的那一刻。

三、现在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恋爱自由提供可能

经济结构的改变,科学的发展才使男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农业社会以农耕为主,男性在生理特征上占优势。工业社会,机械化使得农耕不再需要单纯的体力,各种生产工具的发明使人体得到延伸,女性借助工具可以轻而易举的缩小和男性力气上的差距,如生活中即使是柔弱的女性也可以借助改锥轻而易举的拧下一颗螺丝钉;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为广大女性提供了更多适合自身的行业。

正是通过参加生产,摆脱生育奴役,女性在社会上的处境才发生变化。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使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进行社会生产。经济独立,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及世界范围内女性对自己本身意识的觉醒,促使女性为自身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广大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劳动,获得了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权利,无论是从生存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方面都减少了对男性的依赖,而她们对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也为自身争取男女平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广大女性的社会地位。

男女青年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速了年轻人自我观念的形成。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促使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到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工作、求学,这就促进了青年群体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与聚集,年轻人在社会中的流动也使得他们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和更多了解异性的机会,这促进了年轻人群体特有的思想观念和独立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年轻人的恋爱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自己的爱情被安排,而把婚姻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

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男女性互相了解提供了可能,比如手机、电脑的使用,各种交通工具都大大缩小了地理上的差距。人们也更倾向于选择同一层次,同一水平,有共同话题的伴侣,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相亲方式。

四、不同时代爱情观念的双面意义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广大女性的感情被安排到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和父母辈的相亲相比,我们恋爱自由,把婚姻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这是我们的进步。相亲是一种比较机械的婚恋方式,这是我们现代人所不赞同的。但是现在人的自由恋爱,如果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这就导致在恋爱自由中出现一些背离社会主流文化的倾向,使得感情倾向于轻浮。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物质化的婚姻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上的倒退,而人们对男女双方社会地位的要求也使得来自不同阶层的恋人遭遇更多的社会压力。教堂里结婚的男女被问及“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他,照顾他,尊重他,接纳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 从今日起,不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你,珍视你,直至死亡。”这种纯粹的爱情不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把这纯粹的爱情注了太多的水份。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和新出现的现象在成长时期都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它有传统的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但是成长起来也需要时间,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现在社会上自由恋爱一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同时它的不完善更需要从传统思想中去借鉴可取的地方。

参考文献

①波伏娃:《第二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传播专业学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