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改之路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改之路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教学热土,数学教学成为发展儿童智力、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使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炼与升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与应用,成为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喜不已,惊叹万分。然而,欣喜之余冷静思考,一些问题依然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思考和面对。就此,我谈几点课堂教学的感悟。

一、情境创设要注重实用性

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一种时尚与潮流。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满怀信心地走进数学课堂。但是有些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如一位老师在一节《认识乘法》的公开课教学中,展示了这么一个课件:画面上白云悠悠,河水潺潺,鸡兔来来往往……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过纷纷发言。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描述了一番,教师还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地进行新发现。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其实,在出示情境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只小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接着引导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几只就好了。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效地捕捉到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情境创设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创设要适合学生的探究能力;情境创设要能促进知识的生成。适度、高效的情境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情境。

二、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我们在数学课堂还是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往往一提问题,就急于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前排学生“呼”地转身,整个教室就“嗡嗡”一片。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首先做了简单的课题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如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上来,接着出示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容器及沙子和水,让学生分组实验,活动开始了,各组尖子生忙得不可开交,而其他同学要么静坐观看,要么趁机做小动作,几分钟后,活动结束,教师便鸣金收兵,听取汇报,小组长仍唱主角,答对的受到表扬沾沾自喜,其他同学要么必恭必敬坐着一言不发,要么窃窃私语做自己的事,课堂上成了教师和几名尖子生表演的舞台。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在背后则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自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由此看来,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缺乏独立思考,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在热闹的背后却是“蜻蜒点水”的结果;二是分工不明确,常常出现优生演戏、后进生当观众的局面。三是合作交流次数过多。这不仅因浪费时间过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削弱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四是合作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刚刚进入交流角色时,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进程,断然终止学生的合作。严重制约学生合作学习的展开,使合作学习既不中看也不中用。

三、多媒体使用要注意适度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段之间并不能互相排斥、互相替代。

部分教师片面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最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现在的公开课,就好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好像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泛滥成灾,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看是不是适合使用。再者,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也越来越精致。表面上看,学生跟着电脑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地走下去,其实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定的程序上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总之,走进新课程,我们共同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同时拥有新思考、新探索、新困惑。虽然《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起着引领作用,但如何将新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现,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让我们一起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使新课程改革这艘巨轮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