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方法举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课堂教学设问方法举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问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概念规律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例题、习题、实验等教学过程中使用.总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使用.

1设问的类型与方法

1.1加(减)条件式设问

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通过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些条件再进行设问的方法.

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减掉一个条件:“均匀”,那就是这样设问: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吗?

让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搜集实例说明,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内涵与外延.

这种设问法,常在讲解物理规律、例题及习题中使用,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1.2假设式设问

就是先对已有问题或事物通过假设,然后再进行设问.

可以对原事物或问题先否定,再进行假设式设问;也可以将原事物或问题假设为另一种事物(或另一种状态、另一种物理情景、另一种物理过程等)后,再进行设问.

如,在讲“滑轮的实质是一个连续转动的杠杆”时,学生难以理解滑轮是一个杠杆.

教师设问:假设把圆形滑轮压扁(或想象)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所示,由甲到乙),大家再分析它是不是一个杠杆?

这样通过假设成另一种状态(“圆形”到“长方形”),结合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滑轮是一个杠杆了.

此设问就是将原事物假设为另一种事物后,再进行设问.

假设式设问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甚至可以突破思维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广阔性.

1.3层递式设问

就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地不断设问,直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时,根据学生特点笔者设置了如下的情景:我们知道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采取层递式设问:(1)气球为什么会上升?(2)它能无限地上升吗?(3)若不能,为什么?(4)如何让它下降?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逐个解决.不仅明确了上升的原因,而且还知道了采取什么办法让它下降.

这种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地设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设问,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1.4比较式设问

就是指运用比较的方式来设问.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如,学习“物态变化图像”时,可以这样设问:晶体熔化图像和液体沸腾图像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为什么会出项这种异同?

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图像,不仅找到了二者的异同,同时培养了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设问,有利于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这种设问常用在知识形成和概念教学中,应用较广.

1.5迂回式设问

迂回式设问是指先不直接对研究的问题设问,而是对与此有关的其它问题设问,进而达到你要研究问题的目的.

如,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影响浮力大小”的理解,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情境进行设问:

将一个乒乓球浸没水中,然后松手,在乒乓球上浮直至到露出水面静止这个过程中,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这里设问的是“浮力如何变化”,而不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这样学生通过对浮力变化的分析,会豁然开朗: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从而影响了浮力,进而达到我们要研究问题的目的.

这种弃直就曲的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可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这种设问常在讲解一些综合物理问题时使用.

设问的方式不仅限于上述这些.另外,还有分割式设问、相近式设问、相反式设问等.这里不再赘述.

2设问注意的“三性”

2.1设问的必要性

有必要才设问,没必要就不要设问.要避免设问中的一些误区.如,表面性设问:问题肤浅,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模糊性设问:设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跨越式设问:设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随意性设问:设问漫无边际,东拉西扯,越扯越远等.

2.2设问的指向性

就是设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要明确.然后再考虑如何设问,即:设问什么?为什么设问?怎样设问?

2.3设问的灵活性

不要僵化于一种设问形式,要注重策略优选.要注意根据学生知识情况或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情况,灵活使用何种形式的设问.另外,同一知识点可用不同的方式设问;反之,同一形式的设问可以用在不同知识点上;以上设问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或交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