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汉市某小学学生关系攻击行为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汉市某小学学生关系攻击行为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市小学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班级戏剧问卷及同伴提名的方法,对武汉市某小学553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小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孩的关系攻击水平高于男孩(P<0.01)。受欢迎组、普通组男孩关系攻击水平高于被拒绝组(P<0.05),有争议组女孩关系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小学生关系攻击的干预应考虑到性别差异。

【关键词】 人际关系;攻击;方差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06-02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严厉禁止打、踢、骂等利用身体动作或口头言语直接实施的外部攻击行为,却忽略了一种更微妙[1],其伤害性至少等同于上述行为的行为――关系攻击行为[2]。关系攻击是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从而伤害他人的行为[3],该行为导致敌意的学校社交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尤其对于攻击者和受欺负者而言,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心理适应问题[4]。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并为营造积极、安全、尊重的学校文化氛围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武汉市某小学三~六年级5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05名,女生248名;三年级学生117名,四年级学生122名,五年级学生125名,六年级学生189名。平均年龄(10.5±1.1)岁。

1.2 方法 采用Masten等编制的班级戏剧(class play)问卷,该问卷包括6个维度:社交领导性、受欺侮、被排斥、消极-孤立、关系攻击、外部攻击,采用回译程序得到中文项目[5]。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选取其中的2个维度: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采用同伴提名(peer nomination)[5],给儿童提供1份班级名单,要求他们在问卷上填上自己在班内最喜欢的3个同学和最不喜欢的3个同学。然后将每个儿童所获得的最喜欢提名总数和最不喜欢的提名总数在班级内标准化为积极提名分数和消极提名分数。2者之差为社会喜好(SP)分数,即受欢迎程度;2者之和为社会影响(SI)分数,即社会影响力。

1.3 施测方法与统计分析 统一指导语,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关系攻击行为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由于儿童的关系攻击得分和外部攻击得分存在显著相关(r=0.87,P<0.01),因此以儿童的关系攻击得分为因变量,将外部攻击得分作为协变量,将三、四年级合并为低年级,五、六年级合并为高年级,进行年级(2)×性别(2)的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年级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的主效应显著。见表1。

进一步考察显著的性别效应发现,女孩的关系攻击水平(0.159±0.031)高于男孩(-0.137±0.027)(P<0.01)。

2.2 不同社交地位儿童关系攻击水平的差异 根据两维五组模型将全体儿童按照其社交地位的状况分为5类(受欢迎型:社会喜好分>1,积极提名Z分数>0,消极提名Z分数<0;被拒绝型:社会喜好分<-1,积极提名Z分数<0,消极提名Z分数>0;被忽视型:社会影响分<-1,积极提名Z分数<0,消极提名Z分数<0;有争议型:社会影响分>1,积极提名Z分数>0,消极提名Z分数>0;普通型:除了上述4种类型以外的其他儿童)。以社交地位和性别为自变量,关系攻击水平为因变量,将外部攻击作为协变量,进行性别(2)×社交地位(5)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社交地位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的主效应显著,社交地位的主效应不显著。见表2。

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性别的2个不同水平上,社交地位的主效应都显著,(F男=30.09,P<0.01;F女=38.15,P<0.01)。分别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受欢迎组男孩的关系攻击水平最高,其次是普通组和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被拒绝组关系攻击水平最低;受欢迎组、普通组男孩关系攻击水平高于被拒绝组,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争议组女孩关系攻击水平最高,其次是被拒绝组、受欢迎组和普通组,被忽视组关系攻击水平最低;有争议组女孩关系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研究显示,女孩的关系攻击行为高于男孩,与Crick等[3]的研究结论一致。儿童会通过破坏同认为重要的东西来相互伤害,对男孩来说,身体优势最重要,因此他们会用身体攻击来伤害他人;而对女孩来说,友谊和感情最重要,因此她们会更多地采用关系攻击来破坏他人的友谊或社交地位。此外,成人似乎更不能容忍女孩的外部攻击行为,因此当女孩想要伤害他人时,必然会选择风险较小的方式。关系攻击行为正好符合此特征:能伤害到同伴,成人不易觉察,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是一种伤害行为,因此也很少进行干预或惩罚[6]。

在考察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关系攻击水平时,发现有争议型女孩关系攻击水平是最高的,这说明如果一个女孩关系攻击水平很高,她至少会被一部分同伴拒绝,而这一部分很可能就是她经常攻击的对象,她从他们那里获得消极提名,但同时她会从另一部分或许从没遭到她攻击的同伴那里获得积极提名。被拒绝男孩的关系攻击水平最低,受欢迎男孩、普通组男孩的关系攻击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关系攻击是女孩比较“擅长”的行为,一般男孩不太擅长,而关系攻击水平高的男孩可能社会智力发展水平更高[7],懂得利用同伴关系来伤害他人,同时也懂得利用同伴关系去赢得良好的社交地位,而关系攻击水平低的男孩则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4 参考文献

[1] SKOWRONSKI M,WEAVER NJ,WISE PS,et al. Helping girls combat relational aggression. Communique, 2005,33(6): 35-37.

[2] COYNE SM, ARCHER J,ESLEA M. “We’re not friends any more! Unless...”: The frequency and harmfulness of indirect, relational, and social aggression. Aggress Behav, 2006,32(4): 294-307.

[3] CRICK NR,GROTPETER JK.Relational aggression, gender,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 Dev, 1995,66(3): 710-722.

[4] 赵艳霞,李洪玉.校园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应对策略.社会心理科学,2006,21(6):47-52.

[5] 周宗奎,赵冬梅,孙晓军,等.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一项2年纵向研究.心理学报,2006,38(5):743-750.

[6] YOON J, KERBER K. Bullying: Elementary teachers’ attitude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Res Educ, 2003,69:27-35.

[7] KAUKIAINEN A,BJORKQVIST K, LAGERSPETZ K,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intelligence, empathy, and three types of aggression . Aggress Behav, 1999,25(2):81-89.

(收稿日期:2008-01-25;修回日期:200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