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实践活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实践活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亮点,也是软肋。笔者对此进行了多年探索,现将结果加以梳理,与同行交流。

一是建立师生共同愿景,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极有帮助。尤其是他的“共同愿景”理论,不仅是团体学习的动力器,更能很好地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要确立共同愿景,使之在学习小组、团体中真正发挥动力效应,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鼓励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会聚而来的,借着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只有将各自的目标厘清统一起来,才可以创造强大的综合效应,朝向个人和组织想要的真正目标迈进。其次,杜绝威权意识。在传统的师生组织中,没有人怀疑过愿景来自于教师,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要求。所以,指引组织的大蓝图没有被大家分享,很难在组织中扎根,更谈不上孕育出能量。最后,学习聆听。个人要在自由表达自己梦想的同时,学会聆听他人的梦想,使大家在聆听之间逐渐融汇出共同的愿景。

在彼得·圣吉“共同愿景”理论的指导下,在多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打破权威,不断厘清师生心中最真切的渴望,经过数次更易,最终建立了“快乐地学习语文”的师生共同愿景。事实证明,它的确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强大的向心力、使命感、兴奋感和创造性张力。

二是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笔者根据“迁移·联系·拓展”大语文实践设想,引导全县师生关注乡土人文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以“你了解身边的家乡——古息国的人与事吗”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阶段的活动。第一学期:①我从哪里来——追溯息国历史;②豪杰大眼睛——息县物产资源;③收集展示台——乡谚、民谣集;④关于1959年“信阳事件”的调查。第二学期:①佳联妙对喜迎春;②云游濮公山;③亲近母亲河——淮河;④风俗礼仪大搜寻。

对于活动时间的安排,一般情况下,采用“先短后长”原则:第一学期安排短些,第二学期安排长些。考虑学生能否相处合作,以及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实践活动主要采用组建活动互助组的形式。实践活动的实质性展开,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合作。首先,学生根据总体目标,具体、自主规划各小组活动,做好活动的前、中、后期工作。具体活动形式由组长、教师、组员共同协商而定。其次,教师可提供收集材料信息方面的指导、帮助。最后,各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剪接、修饰、润笔、定稿,可写汇报材料,也可写讨论文章,或者散文、调查报告,进行反思、总结。

三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防止走向误区。

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要力避将综合性学习引向以下误区:其一,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的课程观,遵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唯语文”倾向。其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要防止学习过程中的本本主义。其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要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