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心血管病宣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心血管病宣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脑卒中)患者数达2.3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是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患者达到2亿。另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居各种死因之首。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4月22~23日,首届长江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重庆举行,众多心血管病知名专家齐聚山城,围绕心血管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从疾病的预防到治疗,从指南到临床疑难问题的解答做了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可以说是国内医学界向心血管病发出的一次新的挑战。本期特别话题,特邀三位专家将本次会议的精华内容做一介绍,以飨读者。

【背景资料】

4月22~23日,首届长江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共计1000多人对心血管疾病开展研讨,共商防治心血管疾病大计。大会主席曾春雨教授介绍,本次大会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

一、普及。向基层医生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让基层医生对心血管疾病有清晰的认识。

二、探讨。围绕心血管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从疾病的预防到治疗,从应用指南到疑难问题的解答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

心血管病的4大危险因素

杨延宗

总结多年来的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心血管病有4大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上在逐年升高,给身体带来众多的不健康因素。可是对这个被医学界称为“隐形杀手”和冠心病“元凶”的血脂异常,人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知道,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血脂异常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结构发生变化,易导致肝硬化。

血脂异常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一旦患上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硬化后会出现内皮受损,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性脑中风,而如果血栓形成,就会导致脑栓塞。

血脂异常会导致冠心病。人体由于长期血脂异常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腔变窄,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小,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血脂异常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在血浆中沉积,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导致血管硬化。

如何预防血脂异常

改善膳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多吃植物蛋白、油类、蔬菜水果以及鱼类。

加强体育锻炼,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控制影响血脂的其他疾病。

对于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做到早防早治。

对血脂异常患者,应在预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脂治疗。

吸烟

吸入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导致心脏的承受能力减弱。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烟草的烟雾可促使动脉粥样化积累,而这种情形是造成许多心脏疾病的一个原因,大量吸烟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其致死的几率比不吸烟者大很多。

如何戒烟

从现在开始,采取完全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次数的方法,通常3~4个月就可以成功。

丢掉所有的与香烟有关的东西,如打火机、火柴和烟灰缸。

避免参与习惯吸烟的活动。

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改掉饭后一支烟的习惯。

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

坚决拒绝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1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

高血压

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在我国许多地方成为超过肿瘤的最主要杀手。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还增加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有效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就能大大减少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发生,延缓肾脏病、糖尿病的进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病残率。

如何预防高血压

减少食盐摄入量,成人每天摄入盐量应不超过6克,大约为小汤匙的半匙。

合理膳食。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合理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注意心理、社会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糖尿病

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尿病性心脏病并不少见,特别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并发或伴发冠心病、自主神经病变者很多。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微血管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发心脏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内膜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变窄,使心肌发生广泛而持久的慢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退行变性和广泛的小灶性坏死,最后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脏扩大和各种心律失常。

如何预防糖尿病

防止和纠正肥胖。

避免高脂肪饮食。

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

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心病。

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要向心血管病宣战,防止心血管疾病的靠近,就要做到“知己知彼”。

“知己”――就要在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对照自身,发现并正确认识存在在自己身上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知彼”――不仅是要知道心血管疾病有什么样的症状和分类,更要清楚有哪些危险因素,而且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哪些致命疾病。

防治心血管疾病,不能过度调脂

方玉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冠心病的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1%,冠心病危险增加2%。因此调脂已经成了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人在调脂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成败简单归结于调脂是否成功,盲目采取禁食各种脂肪食物等调脂手段,意图将血脂降得越低越好。过度调脂已经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常见的过度调脂有以下几种:

完全禁食含脂食物

很多人误认为,自己患有血脂异常,是因为摄入的脂肪量比较多,只要现在不再吃含脂食物,血脂就自然会降下去。于是,他们一味吃素,拒绝肉食。

其实,这样的调脂方法不可取。如果一点含脂食物都不吃,营养就会失去平衡,身体会受不了,不但会出现走路没有力气、容易头晕等现象,而且体重和血脂并没有降下来。因此,血脂异常者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肉类(如瘦肉、牛肉、羊肉、禽肉、鱼肉等)。

过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直以来,调脂“越低越好”的观点在人们头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近几年的研究显示,调脂并不是“越低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因素,调脂治疗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研究也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抗粥样硬化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因而调脂治疗应“适可而止”。

许多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剂量加倍的方法来调脂,这是不值得推荐的。因为剂量加倍仅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大约6%,但不良反应(特别是肝脏和肌损害等不良反应)可能会明显增加。

调查发现,低胆固醇血症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和再入院率增高,而且低胆固醇血症患者呼吸道疾病(肺炎、肺脓肿、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和精神障碍者明显增多。所以,过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仅不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获益,还可能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

忽视剩余危险因素、单纯调脂

过去,对粥样硬化防治总是着重于某一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患者仅强调血脂调整,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糖尿病患者强调控制血糖,而忽略多种危险因素的协同放大作用,如遗传、年龄、吸烟、血压、血糖、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促使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所以,在调脂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他剩余危险因素的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进行血脂调整的同时还应该做到个体化调脂治疗。因为同一个数值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如95%的人血脂正常值的范围内血脂是正常的,但是有5%的在这个数值内同样会出现血脂异常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在检查的时候,请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过度降低LDL-C并未使患者获益增加,而其他血脂成分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作用,所以调脂治疗应该从单纯的“药物调脂”转换为如今的“综合调脂”。

那么,何为“综合调脂”呢?即在进行药物调脂的同时,应该结合运动与合理的膳食来同步进行,这样会使大多数的高危患者血脂达标。

扩展阅读

服用调脂药注意事项

1.首先应排除可能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即可改善血脂异常。

2.应用调脂药时,开始剂量宜小,慢慢地增加剂量,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3.也应注意有些调脂药容易形成胆结石,若有合并症,需要合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弄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加重毒副作用。

4.虽然中药(如绞股蓝、山楂、荷叶)调脂对身体没有什么太大的副作用,但是这些药都没有得到医学上的证实。因此,如果要采用中药调脂,最好定期到医院监测血脂。

防治心血管病的建议

曾春雨

防治心血管疾病应该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及早做好准备。

建议一:餐桌上少点“精粮肉食”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不良习惯是造成高血压疾病的诱因,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有遗传、饮食、生活方式、职业、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根源入手对预防高血压尤其重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饮食结构上,就是由杂粮素食向精粮肉食类的转变,导致很多人超重、肥胖。数据显示,如今25%的中国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

因此,预防高血压的第一步就是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改变膳食结构,提倡清淡饮食,低盐(成人每天食盐要少于6克)、低脂、高纤维,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减少总脂肪和饱和脂肪摄入。

建议二:走出家门多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改变膳食结构之外,多运动、多锻炼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不可少的办法。

现在,城市肥胖人口越来越多,尤其在大城市,以车代步者不断增多,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公职人员、白领、老板,富贵病――高血压更青睐这一人群,所以提倡运动减肥、锻炼强身非常重要。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不一定要强调多大的运动量,出多少汗,重要的是坚持,绝不能偷懒。要养成有意识地以步代车、定期锻炼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收到成果。用药的同时结合锻炼,血压也更容易维持稳定。

建议三: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人长期或反复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中,或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就更容易患高血压病。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处理好工作、生活中的矛盾,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特别重要。

建议四:必要时药物预防

血脂异常、糖尿病人群,为阻止或者延迟高血压病的发生,可以应用一些调脂、降糖药物。只有控制好高血压的相关发病因素,才有可能阻止或者迟滞高血压的发生。

对话

让血压平稳度夏

记者 赵娟

在会议结束之后,记者有幸采访了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曾春雨教授。曾教授认为,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预防高血压是关系你我他健康的大事,需要每个人都来重视,每个人都来参与。

记者:如今,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体检中发现血压偏高,但是,又没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这个群体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曾教授:血压偏高但没有达到高血压的水平,这在我国被成为正常高限或临界性高血压,在欧美国家被视为高血压前期。从字面意思,大家就可以看出这个水平的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因而提早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这部分人群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预防高血压实际上是一项生活方式的综合改善工程,它包括多活动、减肥、限制盐和高脂摄入等措施,防患于未然才是上之上策。

记者:一年中,夏季的血压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能降低到正常的水平。那么,高血压患者夏天是不是可以停药,或者调整用药呢?

曾教授:人的血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每个人的血压不仅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水平,即使同一天的不同时间血压水平也有明显的变化。因而,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根据血压的水平调整高血压药物的用量,切忌在不监控血压的情况下盲目用药,也不能仅仅根据头昏症状调整降血压药物的用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高血压患者在夏天不能因血压容易控制而大意,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和气压低,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不适症状,因此在夏季首先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即使感觉不太热时也要补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无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新鲜水果的摄入量;有糖尿病的人,应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半夜醒来时适量进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大有好处。

其次,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盐的摄入量,同时多吃一些含钙、钾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增加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每天饮用一些牛奶和茶。要限制饮酒,尤其是白酒最好不饮。

第三,调整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第四,保证睡眠。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夏天湿热的气候容易使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而这时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要保持心境恬静、情绪稳定。夏天可选用长效的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以保护心脑肾的健康。

最后,时刻注意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尤其是夏季在使用空调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室内空调的温度不宜设置得过低,否则易使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