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玩中学音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完朱老师讲授的《乃哟乃》一课,除感叹其丰富的课堂内容外,更欣喜的是学生对音乐课的乐此不疲与兴奋状态。探其究竟,奥秘在于学生是在“玩中学音乐”。

一、“玩中学音乐”,优化教学过程

一年级是培养儿童欣赏水平和歌唱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引导这个时期的儿童进行直观的音乐体验,让其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途径便是歌唱和律动。在本课中,“音乐知识技能的习得”、“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三个模块都运用了这一策略来优化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节奏型“XX X”的拍击,运用了丰富多变的体态律动来带动学生“玩”。“5”与“3”两个音的感受环节,运用了读儿歌、唱儿歌、做柯尔文手势的方式引导学生。第二部分的歌曲学习延续了上一环节的柯尔文手势,通过与音乐老师合作、同学合作的方式熟悉歌曲的旋律、体验歌曲的二声部概念。第三部分的欣赏教学,是将柯尔文手势、体态律动、固定节奏拍击等各种有趣的方法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尽情地体验。

二、“玩中学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柯达伊曾提出:“学生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音乐,而是应该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只有学生喜欢音乐,对音乐有兴趣,才可能真正地成为其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音乐的学习中尤为突出。在这节课中,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环节有很多。聆听生动形象的律动音乐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打出节奏,且不停地变换节奏,这一方式非常符合学生爱动的年龄特征;让学生体验“5”、“3”这两个音的音高时,教师用了上下摆动手臂及柯尔文手势两种肢体律动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高;在歌曲的学习中,学生演唱固定音型,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歌声可以同时演唱,演唱中的强弱对比,使歌曲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

三、“玩中学音乐”,积淀音乐基础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应该有其合理的知识建构体系,即学段目标。我们要让一年级学生在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达到什么目标,才能为其终身热爱音乐做学科基础知识技能的铺垫?这不是简单地会唱几首歌、欣赏几首乐曲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来制定具体的目标。在这一课中,教师将“双基”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音乐游戏、音乐实践活动中,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认知,“5”与“3”的音高及相互间的音程关系,歌唱的多声部体验,弹拨乐器的演奏方法等等,都在愉快的活动体验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玩中学音乐”,拓宽教学内容

原本的课时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乃哟乃》,聆听歌曲《快乐的罗嗦》,体验歌曲的欢快与活泼。但在这节课上,我们还看到教师更深一步地对教材进行了分析:歌曲是由“1、 3、 5” 三个音组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5、3、1”三个音,音高节奏完全相同;歌曲节奏简单,只出现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课以歌唱教学为中心,通过各种律动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两种节奏型,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游戏化的音程训练,并将此训练融入到歌曲的教学中,在唱好歌曲的同时初步体会运用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奏的二声部演唱。关于欣赏歌曲《快乐的罗嗦》,教师分析如下:乐曲主题仅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基本是由“1、 3、 5”三个音组成,具有宫调式明亮的色彩,第二乐句转入较柔和的羽调式。这首欣赏曲在音乐情绪、音乐意境及旋律构成上与歌曲《乃哟乃》有很多的共同点,因此将两首歌曲教学进行了整合,在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将歌曲教学中的音程训练与节奏训练巧妙地运用到欣赏教学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极大地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时,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因此,如何让学生“玩中学音乐”,应该是音乐教师时常思考且应不断实践的课题。

朱 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