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吟唱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吟唱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儒家传世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孰料,历朝历代读书人皆被孔孟所累。史上怀揣赤子之心,兼济天下的达人多矣,可惜偏偏难成独善其身之穷士。有青衣素冠如孔明,摇扇徐徐道来:我本卧龙冈,散淡之人――方不愧自信优雅。然其后亮终难抵刘主三顾茅庐之盛情拳拳,出山辅蜀,赚得一介俗名,落得千年一叹。有难抑不甘如陶潜,闭目仰天长叹,想必有高人适时赠予一个“隐”字,方竹杖芒鞋,汇融于山水日夕之间。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够参透其中的智慧,惟渊明乎?

出世乎?入世乎?出世谓之趋高,入世谓之就低。何为高处?中国从魏晋时期开始,意识形态终归于“儒道互补”。孔孟之意,真正的君子一如菩萨的心,本该为上苍分忧。老庄要首自语,上善之人,若水之不争则近道。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遁世心态互为补充,互有通融。因而中国人内心矛盾重重,挣扎如同错入湍流。壮阔波澜与明净秋水的交替,于具体意象的层次暴露了心的扭曲与背叛。人心既被建构又被解构,一切总是在必要时才能够被重新塑造,与此同时又产生再次毁灭的冲突。人的意志总是在既向心又离心的对决中成长,继而剥离肉体凡胎。我们总是自觉与不自觉的在背叛传统和自我反对,同时又回顾历史和肯定自身。回溯探寻的落脚点恰恰就在入世和出世的交界处,而我们看到,过往千年,前人的一串串脚印,都曾在这里久久徘徊。

入世之志,高悬于人心,引导中国文人奔向永不褪色的梦想。紫袍加身,请缨王道,创丰功伟业,留万古英名,实乃英雄觅处。翻阅史传,有多少人在高处无法自保清白之身。在入世的道路上,不仅仅只有散落的笔墨。悠远的诗诵,更点燃了滚滚狼烟,回荡起金戈碰撞的钝响。为了在高处,多少同宗兵戎相见,多少血亲骨肉相残。李悝为得宠于魏王,杀妻求官;杨广为帝王基座,轼父夺权;武后为保全皇位,虎毒食子。一将功成万古枯,流血漂橹,浮尸百万又如何?并非不垂怜于无定河边的闺中人。并非不歆羡于富春江畔的垂钓蓑笠翁。然,为了站高、站稳,惟有让澎湃热血为出世而流,而后立于高位,俯视苍茫广漠,却有冢冢白骨发出刺眼的冷光……

高处可胜寒?

世事如白云苍狗,繁华似过眼云烟。即使你封侯拜相、称王称帝又怎样?豪迈的经世伟业,终究会被时光洗炼。仅以史传寥寥几笔载叙,不过成世人茶余饭后之谈资,何足道哉!

当有一些人在混沌中苟延残喘,奋力而发,也有一些人,天成禀赋与忠直品性,使他们驱散乱世嚣尘。这些从高处回归平淡的人,活得悠然自得,似无所作为而又常悬于后人唇际。留侯挂印,随赤松子羽化登仙。林逋孤隐,传佳话梅妻鹤子。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他们甘作白发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昂然于秋月春风。观风起云涌,听佛禅一体,品茶茗一味,不亦乐乎,不亦快哉!

探求高低之实虚辩证,何以趋之高处,何为就之低处?见仁见智,愚以为,在低处吟唱,而在高处奉守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