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中的“农转非”问题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中的“农转非”问题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或者实施高等教育收费,面临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农转非”问题,即由于实施高等教育收费而造成的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转为教育资金、贫困地区资金流向发达地区的现象。高等教育收费对农民、农业、农村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助学贷款市场和建立农村社区高等学校,解决高等教育收费所带来的“农转非”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农转非问题;助学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0-0078-02

所谓高等教育收费的“农转非”问题,是指由于实施高等教育收费而造成的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转为教育资金、贫困地区资金流向发达地区的现象(以下简称“农转非”)。依据中国教育年鉴公布的数据,2001年~2004年农村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人数分别为167万人、196万人、245万人和355万人,同期高中升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为78.8%、83.5%、83.4%和82.5%。如果将农村高中毕业生升高等教育的比例按照80%计算,2004年在大学的农村学生约为770万人;如果每个大学生每年应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按7000元计算,则2004年的“农转非”资金约为539亿元(770万人×7000元/人),这相当于2003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村的基本建设支出(527.4亿元)。

一、高等教育收费中“农转非”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收费中“农转非”这种机制给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国农民的生活以及整个农村面貌的改变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包括:第一,农业简单再生产受到影响。有的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卖掉了耕牛和农机具。第二,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影响。农民为了保证在大学学习的孩子的生活所需,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手工播种、锄头经营、扁担收采、靠天吃饭的水平,农民根本不敢把钱花费在开发新产品和更新生产技术上。第三,影响农民的生活。为了筹齐学费,他们有的卖掉房子、卖掉粮食,又开始了贫困的生活。第四,影响学生学习与生活。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如其他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负担,这不仅影响他(她)们的生活,而且还会影响他(她)们的学习能力、待人处事能力(如毕业后的求职能力和工作能力)等。第五,影响农村面貌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既需要财力也需要人力。目前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只能不断抽走其所需的资金,不能注入所需资金;只能挖走优秀学生,不能使其人才返回。

二、解决“农转非”的对策

(一)解决“农转非”的两项建议

1.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按照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合理制定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首先要加强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与管理,其次应根据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消费结构确定受教育者应负担的高等教育费用。第二,开发建立助学贷款市场,鼓励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希望尽早自立的大学生,通过贷款完成学业。第三,为了维护助学贷款债权人的利益,建立助学贷款担保体系。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吸引金融中介机构以信贷方式参与高等教育投资,国家应该建立助学贷款担保体系,对符合赔偿条件的助学贷款损失给予补偿。第四,为了鼓励学生利用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并引导学生就业,应制定助学贷款减免措施。国家应制定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减免措施,对于符合减免条件和政策的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进行减免,如用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农村学生自愿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助学贷款本息。第五,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需要,国家应改革财政高等教育投资方式,加大间接拨款的比例,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即用现有的财政资金去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国家财政高等教育投资的改革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建立国家财政高等教育发展基金,保证国家财政高等教育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二是完善高等教育资金的分配制度,提高国家财政高等教育投资的透明度,保证教育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三是建立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担保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的作用。四是制定高等教育投资调节税制度,对收费标准较高的高等学校征收高等教育投资调节税,并按照相关政策用于弥补其他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缺口。

2.建立农村社区高等教育体系。目前中国的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城市,这种格局应该通过建立农村社区高等学校而尽快改变。农村社区高等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各省、市、自治区将所属地域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划分成若干个高等教育社区,允许每个社区设立一所高等学校。二是农村社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属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其设立应该由综合性大学或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学负责评估,并由其负责管理,地方政府应该在办学用地等方面提供资助。三是农村社区高等学校应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其学制应该比较短,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四是农村社区高等学校属于国家所有,学校资产由综合性大学提供,教职工工资由综合性大学支付。五是农村社区高等学校的学生食宿自理,学杂费较低,书本费自负。六是农村社区高等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符合规定的条件可以进入综合性或研究性大学学习。七是农村社区高等学校主要应该设立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贫困地区,富裕地区可以设立也可以不设立。

(二)两项建议的积极作用。

1.既可以避免“农转非问题,也可以实现部分高等教育资金流向农村。实施上述两项建议,农村学生可以就近上大学,可以不动用家庭积累或家庭的农业生产资金实现上大学的愿望,从而可以避免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转为教育资金、贫困地区资金流向发达地区的问题,即可以避免高等教育投资中的“农转非”问题。同时,农村社区高等学校的经费支出主要来自综合性大学或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学,使部分高等教育资金流向了农村、流到贫困地区。

2.可以减轻国家财政高等教育投资的压力。实施推行上述两项建议,国家利用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资金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既没有增加国家财政支出,也没有给国家财政支出制造“陷阱”。在实施上述两项建议的过程中,国家所要做的是改革财政高等教育投资的支出方式,加大间接支出的比例,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比如,设立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吸引各类信贷资金投资高等教育,包括吸引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投资和吸引民营资本采用信贷方式投资高等教育。

3.可以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只要实施高等教育收费,无论收费标准高低都会存在贫困学生(包括农村的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实施上述两项建议可以从经济上确保贫困学生上大学无忧。当然,借款上大学要引导、要鼓励、更要宣传,因为很多中国人认为借债办事(包括借钱上学)是―件不光彩的事,同时也有一些贫困学生并不知道上大学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4.可以进一步发挥现有高等学校在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从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格局看,现有高等学校的办学实力最强,社会影响最好,只有依靠现有高等学校才能保证农村社区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农村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现有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者,但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理应在发展农村社区高等教育事业方面发挥作用,为国家分忧,为社会解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

[3]楚天金报,2006年8月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