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TTP;血浆置换;新鲜冰冻血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72-02中图分类号:R588+.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72

为提高医师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认识。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在治疗上有报道,如果诊断明确无需再继续输注血小板,以免加重病情的风险,对于无条件做血浆置换的基层医院,应及时诊断TTP,尽快将患者转送上级医院治疗。本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现将病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介绍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全身皮肤紫癜2天于2012年11月29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尿色稍深,当时无发热,无自觉不适,无精神异常,无肢体障碍,也无语言及意识障碍。查血象发现血小板为6×109/L,血糖14.6 mmol/L。门诊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收住院。患者于1987年曾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经规范激素治疗1年后治愈。数年前因眼部“蜂窝织炎”手术治疗,已治愈。入院前2个月健康体检时血小板及血糖均正常。入院查体:T 36.6℃,BP 132/86 mmHg,神清,语利,答话切题,非贫血貌,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全身散在瘀点及少许瘀斑,以前胸及四肢明显,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11月29日查血象WBC 6.1×109/L,RBC 4.2×1012/L,HGB 125 g/L,PLT 6×109/L,血糖14.6 mmol/L。次日WBC 11.1×109/L,HGB 103 g/L,PLT 9×109/L,血生化六项、血肌酐、尿素氮正常,尿分析PRO 2+,BLD 3+,肝功ALT 14 u/L,AST27 uL,总胆红素45.2 μmol/L,间接胆红素38.1 μmol/L,LDH 544 u/L,凝血四项(APTT PT Fbg TT)均正常。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学:全片巨核细胞3218个,分类50个,原巨4个,幼巨15个,颗粒巨25个,裸核巨5个,产板巨1个,考虑ITP骨髓像。dsDNA(-) ANA(-)。

2.治疗经过患者入院时拟诊ITP,给予地塞米松20 mg/d、胰岛素控制血糖。第三天输注血小板一个治疗量,患者病情一度稳定,皮疹渐消退。12月1日患者出现一过性右手笨拙、握物不稳,查头颅CT未见异常。12月5日患者出现一过性左侧肢体麻木乏力,此时诊断考虑TTP。脑梗死予甘露醇125 ml加压静滴q 12 h,避免输血小板,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 ml/d。12月6日患者突然出现失语、烦躁不安、表清淡漠,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镇静治疗,并将地塞米松改为甲强龙160 mg/d。12月8日患者神志转清,失语及智能恢复。12月7日血象WBC 15.8×109/L HGB 70 g/L PLT 10×109/L。12月8日转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做血浆置换。追踪患者信息,12月9日患者再次出现意志障碍,昏迷,现正在医科大继续治疗。讨论1.临床表现TTP发病率低,以往报道1/100万,近年报道发病率在(2~8)/100万。该病临床罕见,存在认识不足。其临床特点是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和微血管床内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器官缺血为特征,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为最常见,出血以皮肤黏膜和视网膜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内脏或颅内出血。由于颅内的血小板血栓形成,其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肢体交替性偏瘫,抽搐发作,发作性失语、谵妄、胡言乱语、烦躁、昏迷,患者24 h内反复出现相同或不同的神经精神症状、体征。

作者简介:裴卫竑(1969-),女,广西合浦县人,主治医师。

溶血则表现尿色加深或浓茶样小便,皮肤巩膜轻度至中度黄染。肾脏表现有血尿、蛋白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约半数患者有发热,体温一般38℃~39℃,平均38.4℃。此即临床五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

2.发病机理TTP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TTP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而获得性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传性TTP发病机理是由于血管性凝血因子(vwF)金属切割蛋白酶(vwFcp),又称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缺乏,血管性凝血因子(vwF)不能降解,形成超大分子vwF,后者可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在微血管内形成血小板微血栓,血小板消耗性减少,继发出血,由于微血管管腔狭窄,红细胞机械性破坏,受累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原发性TTP患者发病时可检查到抗ADAMTS 13自身抗体存在,抑制了ADAMTS 13的活性并加速其清除而致病[1,2];或存在抗CD36自身抗体,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过多超大分子血管性凝血因子(UFvwF)。继发性TTP则继发于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丝裂霉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奎宁等)、严重感染、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3.实验室检查血象HGB呈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破碎红细胞>5%,血小板低于50×109/L,骨髓像巨核细胞增多可伴成熟障碍,血LDH升高,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蛋白尿、血尿、血红蛋白尿,出血时间延长,凝血四项一般正常,vwF多聚体分析可见ULvwF,遗传性TTP vwFcp活性低于5%,获得性也可显著降低,血浆中检出自身抗体、vwFcp抗体。测定患者vwFcp水平,检测vwFcp基因ADAMTS 13突变以及测定患者血浆中vwFcp的自身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抗人球蛋白抗体试验阴性可排除EVANS综合征。

4.诊断与治疗本例患者入院时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它表现不明显。通过细心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存在轻度溶血、轻度肾功能损害,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考虑为本病。当时未出现发热及神经精神症状,表现极不典型,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患者诊疗过程中逐渐出现尿色加深,黄疸,反复出现肢体笨拙。住院第8天,出现神经精神异常、发热,此时才表现出典型五联征。据报道,五联征的发生率在TTP患者中只占40%,三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症状)占75%[1]。TTP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通常为非特异性,虽然vwFcp活性检测为诊断提供依据,但基层医院未能开展,因此诊断TTP应以临床表现为主,以相关实验室检查为辅,同时须排除一些有类似表现的疾病,如溶血尿毒综合征、DIC、Evans综合征、PNH、SLE等。TTP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治疗,可在数日内恶化死亡,死亡率极高(达90%以上)。故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血浆置换。通过血浆置换,可去除体内促血小板聚集物如ULvwF、vwFcp抗体等不利因子,补充vwFcp等正常抗凝物质。推荐血浆置换量为30 ml·kg-1·d-1,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宜,1次/d至血小板恢复,血红蛋白稳定,血LDH正常[4]。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将TTP的死亡率降至20%。由于基层医院无条件做血浆置换,故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上级医院。在未上送或无条件上送者,可给予输新鲜冰冻血浆、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作为基层医院的治疗手段。因为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可以补充vwFcp,而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合理的。血小板输注对于TTP患者来说不主张,除非发生致命性出血,因为输入的血小板会迅速被聚集成血小板血栓,进而加重病情。乙肝疫苗及叶酸对所有患者推荐使用;对于难治性、复发性TTP建议使用环孢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治疗[4]。

参考文献

[1]汪安友,董宁征,阮长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8,31(3):257261.

[2]黄坚,曾雪.激素联系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3):352353.

[3]罗祈康. 丹参地黄汤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早期治疗作用[J].右江医学,2012,40(2):168170.

[4]Kremer Hovinga JA,Meyer SC,Current management of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CurrOpin Hematol,2008 15(5):445450.

(收稿日期:2013-01-23修回日期: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