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特点和临床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6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3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已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1.9天;13例患者手术治疗,术后平均治愈时间9.75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常于术后2周内出现梗阻症状,症状以腹胀为主,很少发生绞窄,主要原因为炎症粘连,保守治疗多半有效。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原则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2个月~72岁,平均37岁。均在术后28天内并发急性炎性肠梗阻,其中2~7天3例,8~15天29例,16~28天14例。

方法:非手术治疗53例[1],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经胃管注入石蜡油和中药、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东莨菪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肠外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待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和排气排便后,拔除胃管,试饮水观察24小时无不适表现则改为流质饮食。手术治疗13例,术后至首次梗阻再手术时间1~44天。其中单纯肠粘连松解术3例、粘连松解+肠部分切除术5例、小肠部分切除+端吻合+横结肠造瘘术1例、乙状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造瘘口还纳术1例、肠扭转复位固定术1例、剖腹探查广泛粘连无法手术1例。

诊断标准:①有近期手术史;②术后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均匀,无明显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③腹部立位平片或腹部CT检查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内积液及腹腔内渗出等表现;④排除绞窄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者。

治愈标准:腹胀、腹痛消失,恢复每日排气排便;肠鸣音正常;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结 果

非手术治疗53例患者,治疗后2~28天缓解,平均治愈时间11.9天。2周内恢复者占86.8%,见表1。

手术治疗13例,所有患者均于手术8~14天后症状缓解,术后平均治愈时间9.75天。

讨 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主要发病原因是炎症粘连。在直肠癌行直肠切除的患者中,仅有少数病例在切除后第6周内发生了EPISBO,并且均与手术后并发症有关,尤其与腹腔内炎症有关[2]。

研究中发现,腹股沟疝、左半结肠、直肠切除和小肠手术,是引起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3]。阑尾切除术后,可观察到穿孔性阑尾炎发生EPISBO危险性升高,但非穿孔性阑尾炎危险性未升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同时进行。

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因为其发生坏死的危险性小,目前一致认为应首先给予保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①持续胃肠减压,经鼻胃管内注入石蜡油及中药(如粘连松解汤等);②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西米替丁或洛赛克等),适当静脉应用东莨菪碱,避免使用止痛、物,因其是肠梗阻加重的最常见因素,必要时可给予特异的拮抗剂;③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不迟于禁食后1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Johnson W R,McDermott FT, et al.Small-intestinal obstruction following resection for carcinoma of the rectum.Aust N Z J Surg.1981,51:34-36.

3 Stewart RM,Page CP,Brender J,Schwesinger W,et al.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cohort study.Am J Surg,1987,154:64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