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白蛾在滨州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白蛾在滨州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山东省滨州市发生的美国白蛾为试材,采用室内观察与野外调查相结合,摸清了美国白蛾的生活史及在滨州的主要天敌,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美国白蛾;滨州;防治研究

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或网幕毛虫[Hyphantria curie8(Drury)],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属(Hyphantria),是著名的检疫害虫。国内分布在辽宁、山东、陕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山东省省内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东营、滨州、淄博、济南、德州等地,2005年首次在滨州爆发成灾,通过控制取得了阶段性防治效果。为了更好地防治美国白蛾,我们对其做了研究观察,现将我市美国白蛾发生防治的情况报告如下。

1 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寄主植物丰富,在滨州寄主有近200种。喜食树种有桑树、白蜡、榆树、臭椿、法桐、苹果属、枣、杨树属、泡桐、椿树、樱桃、樱花、山楂、杏、梨属、海棠、枫杨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树属、桃、刺槐、葡萄、柿、紫荆、丁香、金银木、凌霄等。喜食的草本植物有大豆、玉米、棉花、十字花科蔬菜、向日葵、白菜、豆角、扁豆、丝瓜、禾本植物等100多种。

2 生活史

据报道,美国白蛾在辽宁每年发生2代,在山东胶东地区为不完整的3代,在滨州观察发现是完整的3代,第3代幼虫期在树干下部绑草把,每7d(天)解开草把观察1次,直至全部幼虫下树,结果诱集的幼虫全部化蛹。

设立多个调查点野外调查与室内观察结合,美国白蛾在滨州越冬蛹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第1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6月下旬出现成虫;第2代幼虫发生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3代幼虫出现在8月下旬,9月底至10月上中旬幼虫化蛹并越冬。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

3 生物学特性

幼虫孵化后开始群居生活,一个群体吐丝结网缀叶一片,随着幼虫生长,越来越多的叶片被包进网幕内,幼虫在网幕内群居的时间约占整个幼虫期的60%。在滨州幼虫期约40d(天)。1龄、2龄幼虫只在叶背面咬食叶肉,被害叶呈天窗状;3龄幼虫可将叶片食成小孔,4龄、5龄幼虫开始从叶缘啮食,造成边缘缺刻;幼虫进入5龄之后,离开网幕,活动量增加,食量也开始明显增加,至6~7龄幼虫时取食量约占幼虫期的1/2以上,往往将整片叶子甚至连同主脉一并吃光,仅留叶柄。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1~4龄幼虫可耐饥3~9 d(天);5~7龄幼虫为8~15d(天)。老熟幼虫沿树干下行,寻觅隐蔽处做茧化蛹。

蛹主要集中在树干的老皮下及树干洞穴内、树周围的表土内或砖瓦土块下及建筑物的缝隙内。

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下午或傍晚,多数在下午14~17时之间。成虫羽化后,迅速爬到附近树干、草本植物的茎秆、墙壁等物体上,展翅高度多在1.5m以下,很多在草尖上,30mm(分钟)即可展翅完毕。之后静伏不动,天黑之后慢速飞翔到寄主树冠周缘的叶片上静止不动。多数在次日的日出前0.5~1.5h(小时)进行交尾,交尾可持续7.5~36h(小时),雄蛾羽化早于雌蛾3~7d(天),绝见期雄蛾晚于雌蛾3~5d(天)。性比一般接近1:1。成虫羽化历期第1代35~45d(天),各个虫态发育不整齐,从第2代出现多个虫态共存的现象,第3代更明显,但是总体上重叠的数量不多。

成虫在春季的羽化进展受到低温和降水的影响。一般当春季日均气温达到15℃时羽化开始,日均气温17℃~19℃时羽化达高峰,秋季气温低于15℃时则停止活动,蛹进入滞育,雌虫交尾后,当天下午或夜间便可产卵。卵块产于树冠周缘枝条的叶背面,单层排列,很多雌蛾只产一个卵块(平均700~900粒),第1代成虫产卵量达到1561粒,夏秋季产卵量少于春季。

一年中日均气温在15℃以上的时间,为此虫全年的活动期;平均气温23℃~25℃、相对湿度75%~80%为卵的最适发育条件,平均气温24℃~26℃、相对湿度70%~80%为幼虫的最适发育条件。当温度高达32℃~38℃或降至13℃~14℃、相对湿度在30%~50%或更低时,都不利于此虫的发生,在高温低湿下,卵块干瘪,幼虫畸形,蛹或发育不正常,成虫产卵量极低。

此虫喜生活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因此多分布于公园、果园、庭园及交通沿线、街道两旁的树上,从不深入大片林子内部。

4 美国白蛾的天敌

在滨州调查发现美国白蛾的天敌达到60多种,主要寄生天敌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白蛾孤独绒茧蜂(Dolichog enid ca singu laris Yang et You)。膜翅目茧蜂科(Braconi-dae)。该蜂主要寄生美国白蛾1~3龄幼虫,为单寄生,1头美国白蛾幼虫可出1头绒茧蜂,寄生率为2%左右。

2)白蛾聚集绒茧蜂(Cotesiagreg alis Yanget You),膜翅目茧蜂科。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中老龄幼虫。1头美国白蛾幼虫可出蜂20~50头,寄生率达5%左右。

3)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 ioia cuneaYang),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 idae)。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卵期到成虫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雌雄比50:1。释放后单纯寄生率在50%~93%。加上其他天敌整体控制率达到75%~96%,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寄生天敌。

4)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属。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自然寄生率达3%。1头美国白蛾蛹可出蜂170头左右,雌雄性比为6:1。还可寄生杨扇舟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5)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膜翅目小蜂科(Chalcididae),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绝大多数营单寄生。雌雄性比为5:1,该蜂发现寄生于各代美国白蛾,夏季世代蛹尤其多,寄生率为2%~7%,部分地区寄生率较低。

6)舞毒蛾黑瘤姬蜂Ecoccygomimusdispar-is(Viereck)],膜翅目姬蜂科(Ichneumoni-dae)。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单寄生,自然寄生率近10%。以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雌雄性比为3:1,寄主除美国白蛾外,还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7)稻苞虫黑瘤姬蜂ECoccygomimusp ar-nasae(Viereck)],膜翅目姬蜂科,单个内寄生

于美国白蛾蛹,寄生率较低,越冬代的寄生率仅为0.5%。

8)日本迫寄蝇[Exorista japonica(Townsend)],双翅目寄蝇科(zachinidae),为幼虫到蛹的跨期寄生性天敌,以老熟幼虫在美国白蛾蛹中越冬。单寄生,寄生率高达20.7%。日本追寄蝇寄主范围较广,包括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另外,还有长尾小蜂、广肩小蜂、胡蜂、蜘蛛、步甲、鸟等天敌。

5 综合治理

抓好查访是治理的关键。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出现不整齐,持续1个多月时间。在原未发现地区,普查最适期为幼虫网幕盛发期至盛发末期(第1代普查在4月20日至5月15日,第2代7月5日至8月5日,第3代9月5日到9月底,南北气候区别而定),发生区调查应在幼虫网幕始见期开始,边查边防治。在普查的基础上,做好以下防治工作,可控制该虫,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1)加强人工防治,①摘卵块。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连同产卵雌蛾一并采集),集中销毁,②捉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中旬,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利用刚羽化成虫多静伏在墙壁、树干、电线杆等直立物上栖息的特性,组织人员在每日清晨或黄昏捕捉成虫,③剪除网幕。在幼虫1~4龄,每隔2~3d(天)仔细查找幼虫网幕,并及时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剪网时不要造成破网。④围草把诱蛹、人工挖蛹,高大树木可在树干胸高处围草把(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每隔6~9d(天)检查1次,拣拾虫蛹集中销毁。同时组织人员在老粗翘树皮下、墙缝等美国白蛾化蛹场所人工挖蛹,集中销毁。

2)生物防治,①繁殖利用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5~9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以前放蜂,放蜂的方法:可采用间隔5d(天)左右二次放蜂法,也可以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一次性放蜂。将蛹或茧悬挂在离地面2m处的枝干上,要避开风雨阴天。密林内效果好,小生境复杂的林内,自控力强。②生物药剂防治,对4龄前幼虫喷施Bt(苏云金杆菌),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与病毒混合后效果更好。对2~3龄美国白蛾幼虫,也可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0.15亿PIB/mL~0.3亿PIB/mL进行防治,③保护开发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如:胡蜂、黑小蜂、鸟类、青蛙等。

3)限期除治和联防群治。根据查访和预测预报资料,要求群众限期除治,并且要联防联治,做到统一领导部署,责任分到人,统一查防,统一时间段采取防治措施,统一检验效果。统一总结奖惩。

4)化学防治。局部发生和成灾区域可以采取无公害农药喷雾和喷烟的方法除治,提倡使用灭幼脲3号、除虫脲等,也可以用苦参碱、阿维菌素、森得宝,聚酯类药要慎用。喷烟机只适用于密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