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习语,家长别帮倒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习语,家长别帮倒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宝宝开始说话了,你的养育又多了一份成就感,听着他咿咿呀呀地学你说话,你多么希望他能马上流利地说出各种词汇呀!可是,你知道吗,在宝宝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家长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他们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宝宝更好地练习说话,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模仿宝宝错误发音

涛涛活泼可爱,由于正处在语言学习阶段,有许多音都发不准。比如,他总把隔壁的“苏叔叔”叫“苏苏苏”,涛涛爸觉得儿子这样叫也挺有意思,干脆把“苏苏苏”当成了邻家老弟的外号,经常跟着儿子一起“苏苏苏”长,“苏苏苏”短。

专家挑错

幼儿舌头长短、薄厚、灵活性及舌系带等的发育不全,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发音,尤其是卷舌音和唇齿音,最初宝宝是很难发清楚的。如果大人重复宝宝的错误叫法,就等于默认了宝宝的错误发音。他会认为自己的发音是正确的。等宝宝长大了能够准确发好这些音时,也不会改正,因为他已经进行错误定位。

正确做法

家长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应当用正确的语言与宝宝说话,如果宝宝有一些音发不准,家长应该一遍遍地给予纠正,即便以宝宝的发育程度,还无法准确发音,也要让他意识到,目前他的发音是错误的。

用图画代替实物

为了让琪琪尽快认字识物,琪琪妈早买好了几幅挂图――水果类、动物类、拼音表,还真是丰富呢!她把这些图画挂在墙上,没事儿就抱着琪琪认,想着这样对女儿的语言学习一定大有裨益。

专家挑错

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即是一个信息输入输出的过程。宝宝的大脑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比如听到狗叫、看见小鸟,听到风声,会在大人的指引下进行认知结构的加工,进而消化吸收,并储存起来。当他们再遇见熟悉的情景时,就会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家长提供给宝宝的输入信息是丰富的,那么宝宝输出的内容也一定会车富。

如果家长提供给宝宝的输入信息是单一的、机械性的。对宝宝的认知是非常不利的。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天天让宝宝练习词句、练习拼音。宝宝的语言认知能力自然会提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宝宝没有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没有通过实际的操作。是很难理解并掌握词汇的。

正确做法

家长应该多给宝宝提供参与性的学习机会,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比如教宝宝认识苹果,可以拿一个苹果给他,让他去摸、去闻、去啃。这种多感观的刺激,能让宝宝了解苹果多方面的属性,比如颜色是红红的,摸上去是硬硬的,吃一口是酸酸甜甜的,宝宝虽然无法表达他所感受到的苹果的属性,但是他感觉到了苹果这些属性,会把所有的感觉跟苹果这个词建立联系。如果只给宝宝一个图片。那这个图片本身是平面的,宝宝感受不到它硬的属性和酸酸甜甜的属性,图片给宝宝的刺激就是视觉大于感观,而这些方法对宝宝的刺激肯定没有实物那样丰富具体。

用词太抽象

三岁的冰冰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教导他:“要把玩具收拾好,不能乱扔!”可是第二天,冰冰照样把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妈妈责问冰冰:“为什么还乱扔玩具,我昨天不是说让你把玩具收拾好吗?”冰冰用不解的眼神看着妈妈:“妈妈,收拾是什么意思?”

专家挑错

与宝宝交流时。家长是不是能用宝宝理解的语言,是幼儿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问题。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他们认识一种事物,往往需要跟实物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当他们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是触摸到了什么时才能理解这种事物。家长用大人化、抽象、概括性强的词语跟宝宝交流,像“收拾”、“爱护”、“照顾”之类,他们往往无法理解。既然宝宝无法理解。肯定也达不到父母期望的教育效果。

正确做法

跟宝宝说话时,尽量使用形象化、具体的说法。比如教导宝宝把玩具收好,可以告诉宝宝:玩具也有自己的家,那就是玩具箱,如果宝宝不玩后,不把玩具送回家,它们会很伤心的。

此外,家长还需要根据宝宝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跟宝宝谈话的内容和方式。比如跟三岁的宝宝谈话,应该以短句为主,主、谓、宾语要尽量明确:“这是一只小狗”,宝宝会很快理解;到四岁的时候,宝宝的逻辑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加一些定语和形容词:“这是一只跑着的白色的小狗”;到五岁的时候,跟宝宝谈话的内容就可以更丰富一些:“在花园里,有一只小狗在跑,它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白色的小狗,身上还带了一只铃铛。”

过分满足宝宝诉求

是刘家的独苗,从出生开始就三四个人照看着,妈妈更是为了他辞掉工作,当上了家庭主妇。妈自认为照顾宝宝无微不至,只要指一指玩具,不等他开口,玩具就已经拿到他面前了。可却不怎么争气,同院的宝宝都会说许多话了,却只会叫“妈妈”、“爸爸”。

专家挑错

宝宝学习语言需要实际的发音练习。语言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当宝宝有需求时就代表了他有了一种思想,此时正是他进行语言表达的良好契机,如果这种表达说出来,宝宝已习得的语言。就可以得到巩固和练习。但如果家长在宝宝表达之前就满足了他的需求,会减少一次练习和巩固语言的良好机会。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宝宝表达思想的动机和愿望,让他觉得不需要表达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利于宝宝的语言学习。

正确做法

作为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内外部条件,让孩子自由地表达,充分地表达,而不是过度关心,剥夺他们的表达愿望和动机。提醒家长,在发现宝宝有某种诉求时,不要急于满足他,要鼓励他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语言加工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宝宝的其他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过度使用“儿语”

自从朵朵会叫“爸爸”、“妈妈”开始,朵朵妈就好像变成了跟女儿一般大的孩子,她觉得女儿说叠音词好可爱,所以常会不自觉地跟女儿说:“这是狗狗”,“我们来吃饭饭”,“把小凳凳拿过来”……

专家挑错

语言表达需要经过音一字一词的发展过程,宝宝从盲目发音发展到说字的能力,往往是从叠音词开始的。宝宝6、7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学会发音了,他们最初学会说的往往是“爸爸”、“妈妈”。但这却不意味着,宝宝对叠音更感兴趣。或者叠音更便于宝宝掌握。相反过分儿语化的语言交流。会妨碍宝宝对完整、规范词汇的认知。不利于其语言发育。

正确做法

与正在咿呀学语的宝宝交流时,尽量不要用儿化的口语,比如当宝宝盯着一只小狗看时,不能对宝宝说“瞧,这是狗狗”,这是错误的。家长一定要用规范的语言、完整的称呼教给宝宝,应该说“瞧,这是小狗”,要强调你教给他的是“小狗”。这样你给宝宝的语言教育就很规范,以后他上幼儿园时,也不会因为妈妈教的跟幼儿园老师不一样而产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