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色课堂”要重视史料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色课堂”要重视史料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绿色课堂”的特征是主体性、过程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绿色课堂“中的教师是绿色理念的播撒者和培育者,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史料设置情境,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眼光去发现史料中的问题,并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处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史料探究培养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养成发散性思维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绿色课堂”情境化 史料探究创新思维

“绿色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成长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绿色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情境化原则。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在选择题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创设与运用。试卷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史料,既有原始文献(即历史时期形成的文献、图像等资料),也有物质材料(即历史时期形成的物质形态的材料),它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关注历史新高考呈现出的新特点,更要关注史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史料探究,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适应性及理解能力。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史料探究的重要性。构建高中绿色课堂中怎样进行史料探究?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史料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绿色课堂”中的教师是绿色理念的播撒者和培育者。教师不仅要做好指导者的角色,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名参与者、合作者。“提供给学生一则史料,然后让他们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为了确定该材料对于特定的目的是否有用而提出来的。要限制问题的数量,以训练学生只设计最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眼光去发现史料中的问题,并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处理。或者围绕一个主题,给予学生来源不同的材料,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独立地分析原始资料,自行设计问题。“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史料,熟悉运用史料会碰到的难处,熟悉这些材料的一些潜在用途。”通过小组的活动,并让小组讨论他们所设计问题的重要性,能很快地促进学生对问题和难解之处的把握。随着这一过程的进展,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关键和深入。

二、运用史料创设情境,构建开放性“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更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可以不一,结果可以不同。“绿色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鉴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史料探究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训练形式。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完全置于新材料、新问题的刺激与挑战面前,利用学生好奇求异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求欲望。例如在讲到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时,为了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有更深的认识,设计如下材料:

材料一: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团民是忠臣,待等逐尽洋人后,即当回转归山林。——《拳匪纪事》佐原笃介

材料二:团民仇散,合门惨戮,虽妇婴亦纵横数十刀。——《开智录》

材料三:挑铁道,把线砍,再毁坏大轮船。——《开智录》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后得出,结论之一:义和团本身存在许多缺陷,“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从而说明其革命的不彻底性;结论之二:义和团灭洋手段过于残忍,连洋人中的妇女、婴儿也不放过,很显然带有过分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结论之三:义和团排斥先进文明,带有盲目排外、夜郎自大,具有封闭落后的小农意识。通过这则史料探究让课堂教学在一种开放性的模式下实现新材料的充实与思维角度的转换,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认识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式思维。

三、利用史料突破“思维定势”,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性

“绿色教学”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它强调从“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从“惑——不惑——新惑”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绿色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频繁撞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比如在学习孔子思想的时候,学生都熟知“以德报怨”是孔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感化他,用胸怀去包容他。这样的道德情操真的很伟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德报怨”,恐怕没有几人能做到。这时候我启发学生:现实生活中“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打出下面一段史料辅助学生自主探究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学生带着疑问读史料,通过自主探究明白了孔子观点的本意。紧接着我再问学生:后人为什么要曲解孔子的观点?这样就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思想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其学习的积极动力。因此,绿色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适时利用史料加以探究。

参考文献:

[1]《论史料教学》蒂姆·洛马斯著叶小兵译《历史教学》1998年第2期24页

[2]摘自《论史料教学》蒂姆·洛马斯著叶小兵译《历史教学》1998年第2期23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