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百花齐放课程丛——简论学生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教师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这里从“人性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人性观视阈下的新一代学生观是怎样的,以期对我们教师的学生观做个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人性观;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28-02
一、传统的学生观
1、我国的传统学生观 我国古代孔子有句名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人在本性上相差不是很大,都是后天环境、习养造成的,至于性善性恶的区分,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人认为他没有涉及人性的善恶,也有人认为他本身就持善恶混存的人性观。那么孔子的学生观也就相当复杂了,对于学生天性的探讨,我们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
孟子说所谓人性就是人类所独有的、先天固有的、内在的性质。这个人性在他看来就是善,就是道德。不过孟子所谓的人性善,并不是说人性中具有纯粹的完全的道德,只是说人性中具有“善端”——善的因素或萌芽。基于这样的人性观,孟子认为学生的天性也都是善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顺从学生自然的天性,那么教师就要顺其自然的教育学生、细心关心学生。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他言道:“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他认为学生的天性是恶的,善德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他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外部管教,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2、西方的传统学生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英国的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人心“白板说”。他认为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就像一页“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的白纸。而观念都是从“感觉或反省而来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他看到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提出“儿童究竟是儿童”的主张,他还主张儿童的学习或进步是“根本用不着强迫的”。他反对鞭挞、呵斥学生。而“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却不这样以为,他把对儿童的约束与管理看成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他主张要用纪律来约束学生,对学生进行训育。
二、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的确立大体是从人文主义者对教育及学生的关注开始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自然人性观,主张个人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他们认为教育就是保护人自然潜能之自由、自发的发展。我在这里选取了夸美纽斯、卢梭的思想及现在哲学思潮中的加德纳的理论来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夸美纽斯的观点,基于他的秩序性和和谐统一性的人性观,他提出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自然本性,父母、教师、学校乃至国家都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要选择实际有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注重教学艺术。他的这种人性和谐的思想给我们的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谐教育。
其次,《爱弥儿》的作者卢梭提出教育要回归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儿童的天性。反对教师进行干涉或限制。他主张让儿童西欧哪个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学习。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应该把儿童当儿童看。
接下来看一下加德纳的理论,根据他的多元智力理论的阐述,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进行赏识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及主动发展的教育。
三、现代学生观的具体内涵
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我们首先要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我们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他们并指导他们自己学习。
2、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世界。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愿望。同时,学生作为责任的个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换言之,即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要对他们有制约,不能放任自流,使之逐步学会负责。
3、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掌握这种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依据这种特点和规律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就要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培养前途,相信他们都有很大的发展的潜能,
4、学生有其独立的个性 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四、我的学生观
对于学生的观的认识,不只有时代的差异,我们试着从对学生的天性、地位、身份、知识的获得方式及管理等的不同观点对分析了解学生观。
1、在对学生天性的认识上 一种原罪论、性恶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的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不驯服的烈性,以致经常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一种性善论:天性是善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是腐败的社会使人堕落,对儿童产生恶劣的影响。卢梭的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坏了”。
2、在对学生地位的认识上 在对学生天性的认识上分为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种教师中心论者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儿童中心论者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的措施应围绕他们来组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是以咨询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
3、在对学生身份的认识上 在对学生身份的认识上也有不同的观点,赫尔巴特和斯宾塞等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从实际出发,把儿童看作独特的、处于特定阶段的人,让他们去适应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4、在对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上 洛克“白板说”,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教师涂抹。据此,许多人把学生的大脑当成知识的容器或仓库,主张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杜威等人则反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儿童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学习。就只是和能力而言,他们更强调能力的发展
5、在对学生的管理上 赫尔巴特提出了管理先行的思想,主张对学生施行严格的管理,以防止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倾向的发展,从而达到维持学校和社会秩序的目的。如惩罚的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对儿童实施顺其天性的、自然的、自由的教育,反对严酷的纪律和惩罚。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这样的:a、在对学生天性的认识上,我认为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天性中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在他个人的成长中,既有向善的可能也有向恶的可能,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创设好的环境和教育,让他们向着善的、更好的方向发展。b、在对学生地位的认识上,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知识的获得方面来看,教师和学生又是相互学习的朋友。但是我们的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谓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c、在对学生身份的认识上,我倾向于把儿童当儿童看待,把儿童看作独特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人,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d、在对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上,我们不仅要有系统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从生活中自己发现知识的奥秘。e、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我不主张严酷的惩罚,但是我觉得纪律是必须存在的。我们要顺从儿童的天性,从事自由教育,但又不能过分的放纵他们。
参考文献
[1] 周晓亮. 《人性论》导读[M].成都:西川教育出版社,2002.
[2] 蔡宗模. 人性视角下的学生观系谱研究[J].教育与管理,2009(18):21-24.
[3] 申健强.浅谈新课改视野下的学生观[J].教育与管理,2007(27):8-10.
[4] 赵晓容. 学生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赵雪霞. 学生观综述[J].教学育人,200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