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08-0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以表述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这种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渠道得到体现和实施。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课堂中的生活永远不可能真正等同于真实生活,也不应该变成真实的生活,而应该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近似真实的”生活,或者说“准真实的”生活。换句话说,课堂中的生活虽然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但它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生活,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真实的”生活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有意安排的、具有特定教育意义的生活过程。另一方面,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受教育中的、教学中的)儿童”,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在新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1 立足生活性,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儿童的生活中,实际存在一个儿童的世界,只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其认识、体验和感悟,尊重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成为儿童的朋友,才能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大使”。把课堂学习看作是一种生活,使教学成为一种生活的对话,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对话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让他正视自己意愿、面对矛盾、反思和自觉进行心理斗争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实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

〔片断一〕:与动物交朋友

师(摇着小兔的前爪):小朋友们好!

生(惊喜):小兔好!

师:多么可爱的小兔呀!孩子们,快说说你想怎么和它交朋友啊?

生1:我想摸摸它!

生2:我想和它说说话。

生3(请求):老师,我能不能喂喂小兔啊?

师:行,这还有小兔爱吃的胡萝卜,你来喂喂它吧!(生上台喂小兔吃食。)

师:大家猜猜,小兔为什么会吃小朋友喂的食物呢?

生(骄傲): 因为小兔饿了,而且它喜欢我们,所以愿意吃我们喂的食物!

师:是啊,因为你们都很爱护它。老师还请来了它的动物伙伴,你们想不想和它们认识一下?(想!)

(“小嘉宾”上台,生惊喜地叫着动物名字:金鱼、小白兔、乌龟、小鸟)

师:和它们交朋友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们能伤害它们。

生2:动作要温柔,声音要轻,不能吵到它们。

生3:还要注意不被小动物抓伤!

师:说得真好,既要有礼貌地对待小动物,也不能让它们伤害我们。下面就请小组和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开始交流,师参与其中)

本片断设计,让学生与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交流,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能够自觉爱护动物。通过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对话时,从学生的话题切入,从学生生活切入;对话时,鼓励学生说真话,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使课堂具有吸引力;对话时,教师应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表真情,使课堂具有感染力;对话时,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把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答案统一在一个标准上,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着自己的合理的看法,有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使课堂具有说服力;对话时,以学生今天的生活、正在进行的生活为主,着力开发学生现在的生活价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借助于对话,取得心灵沟通,达到互识共识。对话中,学生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性的生活者,能够通过引导性对话实现自我建构。

2 立足生活性,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在教学《动物和我们》一课时,我让小动物走进课堂,让孩子在与真实动物的亲密接触中感受着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与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交流,由此唤发出“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让教材里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共鸣,从而真切地体会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快乐。

〔片断二〕:领养小金鱼

生(渴望的眼神):我们要养这缸金鱼。

师:说说,小金鱼在我们班生活,你们会怎么照顾它呢?

生1:我会天天给它换水。

生2:我会跟它说话,不让它孤独。

生3:我会给它喂食,而且不喂太多。

师:看来还有点经验,好!就让你们组认养。(响起一阵掌声,学生一脸兴奋)

同意孩子们认养这缸小金鱼,不仅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而且孩子们在领养这缸小金鱼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如何才能真正与动物做朋友,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 立足生活性,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课堂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棱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

〔片断三〕:观看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画面

师:老师搜集了生活中许多人和动物交朋友的精彩画面,我们一块去看看,好吗?(播放:人类和动物亲密接触的精彩画面。)

师:老师发现,刚才大家在看画面时都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什么让你们这么高兴啊?

生1:老奶奶抱着一只小狗,像抱小孩一样,脸贴着脸。

生2(边说边笑):一个小孩的屁股后面,一只小猫趴着。

…………

师:看到别人和动物那么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异口同声):我们也想和动物在一起。

在教学《动物和我们》一课时,我还设计了“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听一听”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动物知识,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热爱动物,与动物分享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视界的敞亮。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特点透析》何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