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本期话题:多地高职招生遭遇“零投档” 预示着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山东省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落下帷幕,高达88.7%的本专科录取率背后依然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其中,专科批次5.6万多个招生计划,仅仅招了不到3000人,在参与投档的1000多所院校中,700多所院校遭遇“零投档”。这一现象今年在上海、安徽等地也普遍存在,高职招生遭遇“零投档”的现象引人关注。
专科(高职)学校大面积遭遇“零投档”
据《青岛早报》报道,山东专科(高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完成投档,投档表中有347所文科高职校、367所理科高职校遭遇零投档,占到参与本轮征集志愿高职校总数的八成以上,为数不多的有考生进档的院校几乎都是山东省内高职校,但也有多所省内高职校实际有两千多个计划空额,但此轮只投了十余名考生。
其中位于山东淄博的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结束后,文科有626个计划,实际投出5人;理科有1442个计划,实际投出10人,尚有2043个计划等待调剂录取。
山东省内院校尽管只有零星进档,但也足以引起省外学校的羡慕,毕竟投档表中大量省外学校无人问津,“我们不像山东省内的学校有大量的老师进行宣传、招生,我们没法提前做考生的工作。”一所江西的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山东考生数量较多,今年他们增加了在山东的计划,但却迎来了一场败仗,“投出了400多个计划,这在省外算最多的一个省份了,实际投档人数大概只有不到30人。”
批次合并让“热的更热,冷的更冷”
《齐鲁晚报》载文指出,门槛降低到180分还被“零投档”,真的意味着180分线上考生生源已经低于招生计划数了吗?
“并不是这样。”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办副主任王平安分析,“这意味着专科批次二合一的调整,既给考生增加了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空间,又加剧了专科(高职)批次学校之间的竞争,让热门学校更热门,冷门学校更冷门。”
王平安分析,专科两个批次合并后,考生在第一志愿报考时仍会优先选择公办普通高校的专科计划,以及热点高职的专科计划,分数线从近500分直降为180分,生源空间瞬间拉大,这就必将加剧热点院校的竞争,“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填报了热点院校却超过了计划数,未能被投档。”
文章指出,“零投档”高职院校队伍的连年扩大,深刻地折射出生源减少情况下,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考验。那些教学质量无保证、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前景不明朗的学校,显然无法获得考生的青睐。
高职院校面临重新洗牌
对此,一些高职院校管理者和专家提出了建议。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蒋锦标认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招生危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有其必然性,是危机也是机遇。高职院校招生难:一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增长过快,二是本专科招生规模比例不合理造成的必然结果,三是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够。应对高职院校招生难最有效措施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数量规模的宏观调控,同时,适当控制本科的招生规模,给高职教育发展留有空间。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调研员罗金远指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除了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还有数量竞争,更有质量竞争,且质量竞争尤为激烈。在目前的招生环境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依据缺乏远见。事实上,由于当前考生与家长对高职高专院校缺乏正确认识,仍然对其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招生和录取恶性循环。“职业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属性。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的关键不在分数,而在于“职业属性”;不在于层次的高低,而在于“实践性”、“技术性”或“应用性”的程度。
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新伟研究员认为,首先要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第二是面向产业集群调整和设置专业。他提出,应该适度分步实施包括自主招生等内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