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践思维及其视野中的科学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践思维及其视野中的科学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科学教育研究当下的视角只从科学(技术)和教育两个角度来展开,致使科学教育的研究或被科学研究的范式所代替,或被静止的本质主义教育观所简单化。本文试图从实践思维的角度审视既往科学教育研究,力求从科学教育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中来考察科学教育的相关问题,以求对科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所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育;实践思维;科学文化;思维转向

关于科学教育究竟为何物的研究由来已久;追究科学教育的实施进路的讨论,在近年来的国内外学界也所言多多。但是,由于这些研究或讨论的视角总体上是局限于科学(技术)视角和传统教育观视角,或是难以摆脱科学主义对科学教育之教育属性的漠视,使科学与其人文本质相分离;或是忽视科学教育对象自由人格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反思功能,在知识主义窠臼中愈陷愈深,导致科学教育不科学却又不自知。因而,无论是从科学的范畴对科学教育的推动,还是从传统教育的范畴对科学教育的施行,其结果都是沿着自身的思维逻辑或惯性主张来解读并绘制各自眼中的科学教育图景,在实质上是一种“自在”的,而非“自觉”、“自为”的科学教育。

本文所采用的视角,则与上述两者不同,即以实践思维看待科学教育,因而更看重科学教育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其中的实践性,因此,该视阈中的科学教育应是与上述两种观念中的科学教育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景象。

一、实践思维及其科学教育理路

1. 实践思维的核心思想

用实践思维来解读科学教育,是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思考,其基本要义是:实践与经验及实证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但是实践又不等同于经验和实证,其可以超出经验的、实证的视野,具有主体性、反思性和超越性。因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成方式,是人的全部秘密所在。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践”的界定:“人的感性互动”、“客观的互动”、“社会生活的本质”[1]。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实践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思维也不同于人们惯常的简单思维。虽然概念思维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逻辑思维活动中也并非无意义,很多哲人的理论大厦是以概念思维所构建的,如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理查德?胡克的目的论。而且,简单思维在科学思维中也有意义,因为追求简单向来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旨归,如杜威的“做中学”。然而,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而不是一般的存在物。概念思维和简单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接近人的本质和教育“培养人”的规定性,却不能与人本身的生命运动同步,因而也就不能共时地、确切地反映人的生命状态。由古希腊肇始的目的论、因果论、循环论,最根本的问题正在这里。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追求,然而这种追求缺少对人之生命智慧的多重文化价值的观照,既缺少辩证思维,也缺少方法论的支撑,因而也就不可能将科学教育与人的生命意义及其文化价值有效联系,导致科学教育的日益冰冷化、机器化。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了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及其后的社会科学创立者们,当他们运用物理学、生物学的方法于教育活动时,排斥了科学教育应有的生命活力,科学教育会发生怎样的观念偏差就可想而知了。实践思维则不同,这是一种把人类实践活动本身作为思维逻辑理路的自觉思维方式,而不是将所谓的包括科学教育规律在内的自然规律视为“上帝”为其设定的“工作方式”。其既充分尊重实践活动的本性,又按照现实的实践活动本性及方式来思考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与存在状态。所以,实践思维活动既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是人的根本思维方式,其所体现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精神的本质,是人类实践中得到的最为宝贵的方法论结晶。

由上可知,与以往教育思维中抽象思辨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相比,实践的思维方式关注的不是教育的“终极存在”、“应然状态”,而是教育品性中的现实实践性意义及其对人的现实生活,以及对人的鲜活的生命活动的终极关怀。换言之,实践思维中的科学教育是有“脉搏”有“温度”,有“理性”又有“感情”,关注智商又关注情商的生命教育。

2. 实践思维视野中的科学教育理路

虽然科学教育是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两者为基础,但它并不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人类社会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人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过程及成果的教育化。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所要做的是:

第一,还原科学教育的教育基质。在实践思维的审视下,当下科学教育研究的困境主要来源于主体对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的神圣化,以至于教育对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日益淡薄,乃至整体的无意识。故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清除唯科学主义对科学教育的遮蔽,还原科学教育的教育基质,并让科学教育实现其对文化属性的复归。进一步说,按实践思维的逻辑,科学教育是人之生命活体的主体性在文化价值创生与发展中的现实载体。

第二,强调科学教育以实践和生活为原点。与以往立足于科学(技术)或立足于传统教育或立足于科学(技术)教育的视角不同,实践思维强调,实践和生活是科学教育的原点。是主体从自身社会生活需要出发对知识所作的再生产。它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科学教育生成于实践活动;其二,科学教育显现着实践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并反作用于实践活动。在这一生成机制中,科学(技术)和教育具有了共生性,使教育的生活性在科学教育领域体现出与其他教育样态不同的学校教育意义,即其是促进个体自由、民主个性生成及深层发展的课堂。因而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主客关系,而是一种教学相长,有利于师生文化心理深刻转变的有机统一体。

第三,正视科学文化与教育文化的关系。实践思维是一种文化思维,其从文化的整体性理解并把握科学与教育的文化关系,将科学文化的生成置于现实社会文化背景中,关注教育实践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积淀。同时,在这一背景中生成的科学文化通过科学教育范式的建构反作用于教育文化,催生着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因此,实践思维中的科学教育所观照的科学与教育既是两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不同文化领域,同时是又一个互依互动的共生整体。在这个关系式中,教育与科学都需要哲学的方式来观照,都有审美机制在其中。简言之,实践思维既主张科学文化的真理性存在,也坚持教育文化的完美性存在,其所追求的是真理性与情感性的交融、是真善美的和谐共生与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