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过年和春节的龙门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过年和春节的龙门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年春节并不是一回事。过年是传统习俗,春节只是政府规定的节假日。过年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春节的历史只有100年。

过年,其实就是最热闹的农耕文化。秋季收割后到春耕之前这段时间是农闲,只有这一段时间,农民才能歇下来做杂事:整理家务、清洁打扫、修整畜栏、立房、嫁娶、祭拜、串亲访友、杀年猪、打粑粑等等。而修整畜栏、立房、杀年猪、打粑粑等就是为来年的春耕、夏种做准备工作。

在过去,过年的文化以吃的内容为要,这就是“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口农村最多,所有食品也都来自农村,所以,城里人的过年习俗都是从农村传承而来。虽然城市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副食品,但是,随着最近这几年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城里人又都去追求“农家”的生态食物。其实城里过年的吃食相对于农村来说,只是精致一些而已。

在过去,过年的活动历来都是从旧年腊月就开始了,一直要到新年正月才结束。

腊八粥,其实是农民腾仓清理出来的各种陈杂粮合起来煮成的稀饭,因味道不错,于是城中人就去买来各种杂粮依葫芦画瓢,也吃腊八粥,并且还加进了莲子、花生、芝麻等,冠名为八宝粥。

城里腊月十六各商家要“倒牙”。从前,老板手下的员工,如长工、学徒、先生等,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日两天,要吃一顿有肉的饭,俗称“打牙祭”。腊月十六日,是全年二十四个牙祭最后的一个,吃完就歇业,所以叫“倒牙”。“倒牙”餐比平时的“打牙祭”丰盛,也就是商家老板员工提前吃团年饭,也像农民一样要歇业休整。要到正月十六才“开牙”。

腊月十七、十八日要“打扬尘(cēn)”,也就是大扫除。清洁完家中之后就要准备过年的食品了。

农村杀年猪的肉绝大多数都是做成腊肉,以易保存,可以保证一年到头有点荤腥;打粑粑是南方农民为农忙时准备“少午”①做活路时吃的干粮,主要指糍粑。糍粑是用蒸熟的糯米在专门的粑粑槽中用木棒捶打挤揉而成。吃的时候,将糍粑在火上稍微烤一下就可以吃了,很方便。记得青岩有些苗族还用各种杂粮、野菜掺在糯米中打成糍粑,有高粱、红稗、包谷、小米、清明菜、红豆、楠豆等。打好的糍粑要泡在大水缸中,可保存一年。所用的水必须是在立春以前的井水,据说这样糍粑才不会坏。因为粑粑、腊肉是美味食品,所以贵阳城里人也就随乡入俗,年货中少不了腊肉、糍粑。做腊肉需要用五香调料腌渍,用核桃壳、花生壳、松枝、柏枝等来熏烤,所以一到腊月间,就有城里小贩走乡串寨卖五香面,又有农民进城来卖松枝、柏枝、帮人打粑粑。城里人也备好糯米,从几十斤到几百斤不等,请街上专门打粑粑人来打。小时候我家中打粑粑要打几十斤糯米。解放后住在法院街,每年的粑粑、腊肉都是到小河的亲戚家拜年得来的。

吃年饭从腊月二十七到除夕都有,各家安排。年夜饭菜中,除了鸡鸭鱼肉外,一定要有一碗不切断的青菜,叫吃长菜。素菜有用白萝卜丝和胡萝卜丝做的凉拌菜,叫金银丝。或做“安乐菜”:用切成丝的白萝卜、胡萝卜、芹菜、韭黄、青菜、白菜、香菇、蛋皮和肉丝炒成的菜,这些菜名寓意“金银、清白、勤快、久长……”由于年夜饭菜必需要有剩余,所以通常准备的量都非常多。我喜欢做三十夜的年饭菜,那时全家人一起动手。每年主要做的菜就是辣子鸡、盐菜肉、小米鲊等。那时没有冰箱,但是,做的年饭菜,大家敞起吃,都要吃到初九、甚至正月十五,不会馊也不会坏。困难时期以后,不但缺材料,连做的兴趣都没有了。

吃年夜饭之前,要供饭,就是祭祖。吃完年夜饭,就是辞年,小辈就要依次给长辈磕头行礼拜年,而长辈就在此时给小辈发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只是象征性的几张新票子或几个铜钱,关键意义是给晚辈压岁。现在给长辈拜年、发压岁钱都挪到年初一来了,发压岁钱动不动就成千上万,已经失去辞年、压岁的意义,全无文化含量。接下来就是守岁,一般要守过十二点钟——到第二年后,才睡觉。除夕的火不能熄灭,俗话说“三十夜嘞火,十五嘞灯”。炭火经熬,只要架好一笼?炭火,可以烧一个通宵。没有条件烧炭火的人家要随时添薪加煤,就要守通宵。当然烧炭火的人家也有喜欢玩通宵的人。过去在过年期间,除了摆龙门阵而外,就只有打麻将、掷状元红等娱乐。

大年初一早上不吃饭,只是吃辣鸡面、甜酒煮糍粑、油炸糍粑、油烙糍粑、酸菜脆哨二块粑、炒二块粑等。晚饭就是将除夕的剩菜、剩饭热来吃。最重要的是家中不许有响动、不用针、不动刀,渣渣(垃圾)、脏水不要往外倒。初一都是在家玩,初二才开始串门互相拜年。

过年的高潮在正月十五后,就是请春客,也就是亲朋好友和邻居之间的相互吃请。请春客分两步招待,先是“吃茶”,后是“吃饭”。请春客的茶、饭一般分别由专门的茶馆和饭馆上门来安排制作。“包饭”的负责将备好料的酒席包括锅瓢碗盏、桌、椅全部搬来,讲究的人家桌子要围桌围,座椅要加上椅披椅垫。“包茶”的除了负责茶叶、茶水和茶具而外,主要是负责请客。过去茶馆里头的伙计又称“邀师”,就是专门替人请客的跑腿。请春客不发请帖,只写“拖单”,“拖单”呈折子形状,首页就写“某日某时到某处”,下面就依次写上所请客人的名单,由茶馆的“邀师”拿上“拖单”,挨家挨户地去邀请客人。有时还会邀几次。

“吃茶”时,有一长桌,摆满盖碗茶具和一些干果、点心。大家不兴打牌(麻将),只是坐在一起摆龙门阵或相互寒暄。

开正席的菜式一般就是四冷盘、八窝碗、四佐菜或六佐菜。

冷盘一般是:凉拌蜇皮和萝卜丝、炸核桃、凉拌皮蛋、炸河虾、香肠腊肉和卤菜等;

窝碗有:清炖鸡、红烧鸭、八宝饭、糖醋鱼、蹄髈、鸡茸豌豆、鸡茸白果、银耳莲子等,讲究的还有海参,另外还有用蹄筋、火腿、蛋皮、酥肉、鸡汤烧的什锦;

佐菜有:芹菜魔芋锅巴,我记得魔芋锅巴是脆的,芹菜肉丝、鱿鱼丝、韭黄、慈姑、宫保鸡、盐菜肉等;辣子鸡是上不了台盘的。

最后是四个点心,两蒸两炸,一般是面粉做的包点、面点,枣泥卷、油酥饼等。一般都是留给客人包扎(zà)包②带走的。

请春客的年味最浓。请了春客,年才算过完。

贵阳有句老话“有钱天天过年,无钱天天三十夜”。现在只要你想吃,天天都可以吃到过年的食品,过去韭黄、慈菇等细菜,现在都很普通。“打牙祭”在过去不得了,但现在根本就不算回事。物资匮乏年代,以吃为主的过年能激动人心,但现在吃在生活中的比例占小,对过年的感觉也就淡了。旧的年文化没有意思,新的年文化又没有跟上,贵阳近几年学外地时兴在饭馆里吃年夜饭,但是,菜多了,桌上没地方摆,服务员上菜居然会将后面上的菜摞在还没有吃完的菜上,且不说花钱的多少,一顿年夜饭一下子倒了一年的胃口。除了以上原因外,我看主要还源于教育缺失。现在的教育自从陷入应试教育的框框后,从小教出来的人都是急功近利的功利型教育产品,对传统文化自然排斥。像过年这类传统文化,要么摒弃,要么搞得面目全非。不是搞文化、施教,而是在糟蹋文化、进行邪恶教育。现在的人只知道搞“邓丽君诞辰六十周年”纪念,也不会有人想到去搞个“春节一百周年”纪念。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无知。应该好好对国人正儿八经地进行过年和春节的教育才是。

(口述者系省府路小学原校长)

注:①“少午”,地方俚语,中饭和晚饭之间的进餐。农村往往也指中午后的饮食。

②扎(zà)包,贵阳方言,指从酒宴上带回的食品。贵阳习俗,酒宴上特地准备了一些包点、点心之类的小吃食品,并准备有纸,供客人宴席后将其包扎带回家。所谓能“连吃带包”是表示主人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