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学生习得列举助词“什么的”的偏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学生习得列举助词“什么的”的偏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语是一种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手段的分析型语言,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往往较难掌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使用虚词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产生偏误。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在习得现代汉语虚词中的一个次类――列举助词什么的”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总结归纳偏误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列举助词 什么的 偏误分析

一、引言

现代汉语较之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由于其“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我们认为它属于分析型语言。因此虚词也就成了表达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起着非常重要的语法作用。而列举助词作为现代汉语虚词中的一个次类,虽然很少受到汉语学界学者的关注,但也不容许我们忽视。尤其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讲,虚词由于其没有实在意义的特点历来是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习得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正因如此,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虚词的习得才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本文将选取现代汉语虚词中的一个小类――列举助词为研究对象,研究外国留学生在使用列举助词“等(等)”和“什么的”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并对这些偏误及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些许帮助,使对外汉语教学更有效,也更有针对性。

所谓偏误分析,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或多或少地会发生一些偏误,发现和总结的这些偏误的过程其实就是偏误分析,其中包括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等等。

现代汉语的虚词由于其意义比较虚,因此是外国留学生习得的难点,所以虚词使用偏误也成为偏误频发的内容之一。鲁健骥教授(1992)认为,迄今为止,对于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和病句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语言要素(语音、语法、词汇)的层面上,而忽视篇章和语用层面。因此,本文将尝试从“语言要素、篇章及语用”三个层面对外国留学生习得“什么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

二、列举助词“什么的”偏误类型分析

现代汉语列举助词“什么的”跟在列举项的后面,表示列举未尽的意义,是一个口语色彩浓厚的词语,相当于书面语中表示列举未尽意义的“等”“等等”或“之类(的)”等列举助词。通过语料①分析发现,相对于其他虚词,“什么的”的偏误率似乎没那么高,但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什么的”的时候,常常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偏误类型大致分为“误用、重复、错序和搭配不当”等几种。

(一)误用

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将“什么的”误认为是“什么”,在该使用的“什么”的位置使用了“什么的”一词,从而造成整个句子的意义不顺畅。这种误用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该使用表疑问意义的“什么”的位置误用了列举助词“什么的”。例如:

(1)所以我朋友要打电话给我妈妈,因为医生想知道我不能吃什么的。(【本四上】【泰国】)

(2)刚下飞机时我在想:“第一我应该做什么的。(【初下】【泰国】)

第二种是在该使用表指代意义的“什么”的位置误用了列举助词“什么的”。例如:

(3)虽然很想知道,但是他的脸上没有什么的表现。(【华教本二C】【缅甸】)

(4)因为那些大人物不是什么的超人,他们也出生于一名普通的人,而是他们独待的经历,深刻的思考,大胆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坚持的段练自己而成为我们大家的心目中伟人。(【华教本一B】【泰国】)

(5)雪娜想着,她是不是爱上了peter,她自己也不清楚她对peter有什么的感觉,要说友情、她怎么会天天想着他呢,等着他的电话,跟他在一起她会脸红心跳加速,这些是不是爱上一个人的症状吗? (【华教本二A】【印度尼西亚】)

(6)因为母亲认为搞个很大的庆祝没有什么的意义。(【华教本一B】【印度尼西亚】)

第三种是在该使用表概括义的“什么”的位置误用了列举助词“什么的”。例如:

(7)还有一个原因。这是我要学英语。学英语是什么的地方都可以。但是我要在美国学习英语。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Hawaii。去Hawaii以后一定做建筑工作。(【本二】【韩国】)

以上几例都是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什么的”时出现的偏误。分析以上语料我们得知,外国留学生所造的这几个句子,当中不应该使用“什么的”,而正确的汉语表达应该用“什么”,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也完全是“什么”一词能够表达的。显然,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留学生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现代汉语疑问代词“什么”的一些非疑问用法了,但却误以为“什么的”与“什么”没有大的差别,从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偏误。

(二)重复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什么的”的过程中也存在有连续重复使用的偏误,是指留学生在句子中重复连续使用了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表列举未尽意义的词语。即“什么的”与其他列举助词如“等等”和有列举未尽意义的“……”一起重复使用,同时出现在句子中,造成句子冗余累赘。例如:

(8)有很多方式,打高尔夫球,卡拉OK,什么的等等……只要跟客人一起就好,那这个事情跟喝酒有什么关系呢?(【中上】【韩国】)

(9)比如说:照相,MP3什么的……等等。(【本科】【泰国】)

(10)但是她不让我去wan,不可以有男朋友……什么的……我gan觉不舒服可是我心里知道妈妈关心我。(【中上】【越南】)

例(8)、例(9)都是“什么的”“等等”“……”三者一起连续使用,例句(10)中“什么的”前后均有“……”。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什么的”可以与“……”搭配一起出现在句子中表示列举未尽,同时“……”既可以出现在“什么的”的前面又可以出现在“什么的”的后面,但是“……”却不能同时出现在“什么的”的前面和后面,“等等”也不能和“什么的”连续出现在句子中。因此,这种列举助词的重复使用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的,外国留学生为了表达自己还有未列举出的内容而连续地叠加列举助词导致了这一偏误的出现。

(三)错序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什么的”的过程中也偶尔会出现顺序错误的偏误。例如:

(11)我们低族大部分都是佛教,因为那时是从印度传过来柬埔寨然后才传到老挝,那时也建了不少庙,每天早上都得去庙里送饭什么的或者打扫庙场。(【华教本二A】【老挝】)

在现代汉语中,“什么的”前面的列举项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当列举项是多项式时,每个多项式之间需用顿号或者逗号等表停顿的符号隔开,有时最后两个列举项之间可以用一些诸如“或(者)、和、还有”等的连词连接。“什么的”的后面只出现概括列举项的上位词,一般不再出现与已列举项平行的项目。

然而留学生的这类偏误并不普遍,在对语料库语料检索又筛选后这种类型的偏误仅此一例。

(四)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也是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什么的”的过程中频频出现的一种偏误。“什么的”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可以和任意成分搭配表示列举未尽意义,它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留学生有时会忽视这种搭配规则,从而导致偏误出现。例如:

(12)我通过了很多难忘的是,好象我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开车,第一次在班上做一种很难为情的事或着很丢脸的事,还是我的第一次跟一个女孩表白的时候什么的,但是我最难忘的是在中国去旅游那一次。(【中上】【巴拿马】)

(13)我一叫它来,它就来;我叫它坐下来,它就坐下来什么的。(【华教本二A】【印度尼西亚】)

(14)她没有很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其他什么的。(【华教本一B】【印度尼西亚】)

(15)如果周末的话呢,我跟meimei全bu都去逛街,到北京路,上下九路,还有什么的,我觉得我的生活在中国不太特别,没个学生肯定都一样的。(【速成基础】【印度尼西亚】)

例(12)、(13)的偏误在于,“什么的”前面的部分是完整的句子,而“什么的”不能和句子搭配。汉语里,和“什么的”能够搭配使用的语法成分可以是语素、词、词组、短语,但不能是完整的句子。

在例句(14)中,“什么的”与“其他”搭配并不恰当,“什么的”在句中表达的是指代意义,指代说话者未说出的信息内容,而“其他”本身就具有指代意义,与“什么的”一起使用显得多余累赘。这一偏误也可以归于重复偏误一类。

上文提到,当“什么的”前面的列举项是多项式时,每个多项式之间需用顿号或者逗号等表停顿的符号隔开,有时最后两个列举项之间可以用一些诸如“或(者)、和、还有”等的连词连接。例(15)中“什么的”与“还有”之间应还有列举项,还有不能直接与列举助词“什么的”连用。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列举助词“什么的”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上四种,我们要对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思索分析。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造成外国留学生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不外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以及母语负迁移或者母语文化的干扰等因素。而对“什么的”产生偏误的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语言对比分析理论主要是通过对比第二语言习得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异同,总结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产生的干扰。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偏误都是由母语负迁移或者受母语文化的冲击而产生的。对“什么的”来说,它表示的是列举未尽的语义,是个语义很虚的词语,在英语中它相当于“and so on”“etc.”等等,都是置于所列举的事物最后表示列举未尽义。因此,母语负迁移及母语文化的影响并不是造成留学生产生“什么的”偏误的主要原因。具体原因还在于“教”与“学”的主体。

(一)“教”的原因

首先,“教”的原因一方面体现在教学上的失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什么的”的语义及用法解释不当和操练演练不当,有时会造成学生对这一词语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比如教师只是给学生单独地讲授了“什么的”的用法、语义等内容,而没有向学生们强调“什么的”和“什么”是两个不相同的词,它们的用法、使用位置和意义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误将这两者认为是同一个或者是差不多的词,随心所欲地使用,从而导致了偏误的产生。再如,教师在列举助词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什么的”“等”“等等”“之类(的)”列举助词和“……”都可以表示列举未尽的意义,但却未说明相互之间能否重复使用的规则,导致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便重复使用,以为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但却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对比教学造成的偏误。

其次,“教”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材编写上的失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粗制滥造的。一些教材的内容往往编写得特别繁杂,为追求多样性反而导致教材内容没有主题,看起来杂乱无章,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内容的繁杂使得教师有时不能插入自己根据班级或者学生自身特殊情况而制定的内容,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够发挥作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达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学”的原因

“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等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偏误以及偏误产生的频率。

就学习策略而言,有的留学生喜欢多说多写,不怕出错,喜欢在多说多写的过程中发现偏误并改正,平时和同学、老师、朋友交流时,刻意使用经常出现偏误的词语,这样的留学生出现偏误的频率高,同时改正的也快。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怕出错不敢说,说的少,偏误自然而然也就少。这体现在学生对待目的语学习的不同的策略上。

对待学习的态度有时也是导致偏误产生的因素之一。有些留学生不爱学习语言,却不得不因为某种原因而学习第二语言,他们对待语言的学习态度不积极,这就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追求精益求精,偏误逐渐产生,有时即使存在着偏误也不愿意改正。

学习目的也是产生偏误的另一不可忽略的因素。以研究语言为目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注重每一个细节,他们会尽量避免偏误的产生;不以研究语言为目的的其他学习者,他们只是将第二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习第二语言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交际问题。这种情况多见于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群,这些学习者只追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能够被听话者所理解,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偏误频频产生。

四、结语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什么的”一词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虽然并没有其他虚词那么多见,却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对外国留学生使用“什么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类型分析和原因探究,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什么的”产生的偏误类型分为“误用、重复、错序和搭配不当”四种。偏误产生的原因分为“教”和“学”两方面。

注释:

①本文语料全部来自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介语语料库和HSK动态作

文语料库。为了保持语料的真实性,语料中的错字、别字、标点、语病等都未经改动,但其并不影响句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

(1):69~74.

[2]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4):122~132.

[3]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1,

(1):46~52.

[4]胡英.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虚词的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汉

文),2003,(1):65~67.

[5]张谊生.现代汉语列举助词探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

(6):35~44.

(资中勇 牛玲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