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满足人对美的需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满足人对美的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有条新闻提到男人每天看美女可多活几年,这可让男人有了看美女的正当理由,而“爱美是人的天性”更是自古以来的规则。当然,美的定义随着时代有所差异,但这项规则却在当代艺术的反审美特性中被颠覆了。“不美”反而成为主流。或许这对艺术家是一种生命解构的探索,但对一般大众来说,只能是令人费解,并怀念起过去“美”的作品。

什么是美呢?要给它下定义确实不容易,端看审美者所在的场所及自身的感悟,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但“不美”就比较具有共同性了。法国有一位艺术家在美术馆办展览,作品是每天将一份当地的法国面包和晚报扔进美术馆内,连续一个月,让报纸堆积如山,面包生霉发臭,这就是他的作品。还有一位艺术家把自己肚子上的一块皮割下来,然后移植到一只猪身上,再把猪皮割下来移植到自己的肚子上。够残忍吧!

这些都是实际发生的事情,也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装置艺术或行为艺术作品已取代过去人们认为“美”的绘画作品,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当艺术已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恶心甚至残暴的现象时,这已经不是美或不美的问题了,而是在“什么是艺术”的古老问题上再度引发争论的话题。

艺术毕竟曾是一个“美”的东西。它是一个人造的作品,有一定的形式,有自己的风格,也应该有时代的精神,能使观众得到一种愉悦,一种感动,一种打击或一种精神的渴望。最后我们把这样的作品称为艺术,这样的一种人叫艺术家。从我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经验,当一件作品是发自内心感动而创作时,欣赏者能由作品的张力感受同等视觉震撼。虽然我自己是从素描、皴法等基础学起,但我并不赞成那些支持猛打绘画基础胜于一切的学者,也不认同一些批评当代艺术都是垃圾艺术的说法。但我却深深体验到当代艺术与“人对美的需求”渐行渐远的事实。

藉由现代科技的辅助,将美的作品透过各种载体,包括衍生产品,或数字化的方式,让更多人容易接触到“美”的作品。或许现在艺术家并不倾向创作“美”的作品,但过去可直接运用“美”的作品确实不少。例如故宫博物院馆藏作品或齐白石、梵高、莫奈等授权作品,都已是目前广受欢迎的时尚流行现象。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满足一种原有需求远比创造一项新的需求容易。

如何将自己的企业升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能找到凸显自己企业文化的作品,这是现在的经营者颇为费神的问题,不少企业倾向使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但操作

中才发现当代艺术家目前作品认知度还比较低。其实企业家们只要稍微关心一下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就会明白老一辈的艺术家最受市场追捧。例如齐白石自今年开始,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身价已超过毕加索、沃霍尔,成为全球最贵的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受西方影响较为深刻,但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作品却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只要稍加创意,与现代产品结合便会成为大众喜爱的商品。就拿深圳辉宇生产的“格顿”品牌加湿器为例,同款普通的加湿器售价为388元一台,而采用齐白石画作设计的艺术款加湿器售价为588元一台,销量也是普通款的1.13倍。

既然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需求人人皆有,如何满足此市场需求便成为一个重要商机。这也是数字内容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机会。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在产业链中寻找出具有核心优势的定位,借用已有的数字典藏成果,以精致的艺术作品,满足人对美的需求,并提供其他产业运用“美”来为其产品或服务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关键时刻所应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