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接纳自我,摆脱“控”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接纳自我,摆脱“控”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控’的浅白意思是偏爱、着迷、受制和迷恋到不由自主,人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语境是轻的、随意的、中立的和调侃的,但是内心往往又有被强迫的感觉――仿佛是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推动自己作出“被控”的行为。”(抽文)

上周做了一件纠结的事情:火急火燎的跑到电脑城买了一个全新的苹果PRO笔记本电脑,原因就是看到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在我面前非常洋气而优雅地打开他的苹果PRO,然后给大家展示了他创作的LOGO小样。说实话,创作的部分并没有什么意外的惊喜,倒是展示创意的笔记本电脑深深地打动了我。之后回到家里整理了一下自己各种苹果系列产品,发现IPHONE、MP4、MAP3,IPAD逐渐占据了我的数码工具的领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一个“苹果控”,被深深锁定在苹果这个品牌中。

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是“杯子控”:家里面有奇奇怪怪各种形状、各种质地、各种颜色的杯子!有些是超市里买日化用品附赠的,有一些是旅游纪念品,有一些是生日朋友送的礼物,还有自己做陶艺的创作作品。这个消费过程对她而言稍微有些心理上的痛苦,每次看见家里面根本用不上,也无处陈列的杯子感到懊丧。明明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杯子和足够漂亮的杯子,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购买新款式的吸引力。买回来之后常常觉得后悔,理智层面认为自己不应该如此,自己也会对无休止的迷恋有过错感和负罪感。

比较类似,我也会为自己甘当苹果控的行为感到一些不耻和懊悔。这个过程有点像“自我强迫”,即并不想如此却又非要如此,结果造成自体验的内心冲突。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人们沉浸其中,似乎被某个事物所奴役,无论该物是宏大的还是细微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可以是新闻理想、民权抗争(民主控)、自由经济,也可以是眼镜、拖鞋、IPAD等生活的具体片段――但实际上“所役”等同于“所自役”。

心理学上如何来看待这个“控”的过程呢?“控”的浅白意思是偏爱、着迷、受制和迷恋到不由自主,人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语境是轻的、随意的、中立的和调侃的,但是内心往往又有被强迫的感觉――仿佛是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推动自己作出“被控”的行为。人们被某种事物所吸引,逐渐形成迷恋不易自拔,外在呈现出来的感觉好像被某种事物控制了一样。而“过度迷恋”本身给人带来了焦虑和担心,于是内心的防御为了稳固自己的心理结构就出现抵抗,于是冲突的双方就此在内心产生,人就产生了不舒服的内心感受,比如焦虑、担忧、后悔、过度责备。

想起我的一个当事人,15岁的初三少年,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因为一次考试的挫败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差劲,丧失了对于学习的信心。家人在这个时候表现支持的方式是不再明确提出对于考试成绩和排名的目标,转而关心他的生活照料和情感需求。当事人首访的咨询目标是学习方法的讨论和改进,经过一个阶段的辅导之后,来访者开始表达真正困扰的原因:自己总是运用想象力创造一个幻觉画面,在画面中学校的同学会突然闯进自己的房间来笑话自己,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于是自己必须放下当时正在进行的自习,制造另外一个画面来对抗这个干扰的画面,比如想象这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家,自己也没有在学习或者这些笑话他的同学会被一股巨大的隐藏在墙壁中的力量吸附走。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困扰他的是他明明知道这是虚构的画面,但是却又控制不住,常常得折腾一遍两遍才觉得舒服一些,他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不放过自己。于是感觉到非常痛苦,好像这个大脑不再听自己的指挥。

后来我们运用他的想象力进行工作,你会发现在这个有点强迫性的“想象控”过程中,他当下的自体验是相当受益的:这个过程令他获得了更多的他想要的关注,父母和老师不会过多的灌注激励和压力。同时,他也比较能够容易接纳自己失败的现实,因为总有合理的因素让他放下。

所以我会发现,类似的“某某控”的成瘾症状的形成,常常都是被当下暂时的某些自我获益所强化下来的。但是长期如此的话,如果影响了个人的自我成长,内心有冲突感,则属于破坏性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干预来改善这种“被控制”的状况。

有些朋友告诉我,他们有点担心这种“被控”会形成强迫症。这里面有一个关于强迫症的知识点,如果是真正的强迫一定有明确的内心冲突体验,即明明不想要如何如何,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某些想法观念或行为,结果表现为必须要如何如何。这两种斗争的力量形成冲突,造成自体验的痛苦。以这个临床标准来鉴别的话,其实很多人在表达“某某控”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是相对诙谐和自在的,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是后现代一种高级的自我调侃,化解内心冲突的方式,作为自我治疗的一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小妙招。

所以人可以不放弃梦想,但要放下期待;不放下牵着对方的手,但要放弃控制对方的心。放过自己,管他什么控,接纳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