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也要“咬文嚼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也要“咬文嚼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段时间,学校开展数学赛课活动,我听了某老师一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认识直角”第二课时这一课,对教学中一个环节不敢苟同,现把这段教学摘录如下,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片段】

师:幻灯出示第73页的3幅钟面图。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

师:你回答真棒!(学生鼓掌)

生2:第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比直角大。

师:你回答也很棒!(学生鼓掌)

师小结并板书: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生3:第二个钟面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比直角小。

师:真棒!(学生鼓掌)

师小结并板书: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

“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听到这里,我顿感迷惑不解,忙把旁边一个学生课本打开,仔细研读一下,书中对这部分知识是这样叙述的,(如下图)我若有所悟。

【交流】

课后,我与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当谈到能不能给二年级学生定义并板书“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时,这位老师却说,钝角概念我也知道是在大于90°小于180°的范围内,但书中不是说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吗?在二年级给学生如此定义不是更能让学生判断出钝角和锐角吗?听了这句话,我忙给她道出自己的观点:

1.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①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②使学生在充分学会辨认直角的基础上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对三种不同角的表象认识,所以本节课不能对锐角和钝角下定义,其中对钝角的定义很不科学,大家都知道角的概念是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才有完整定义,老师更不能把不完整的概念板书出来。

2.书中没有对钝角和锐角下定义。请注意书中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如此表述的:“这是直角;这个角比直角小;这个角比直角大”,书中都用到“这”字,表明书中对直角、钝角、锐角的判断是针对这个特定的角的,具有“特指”的意思。教学时,老师只能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如果老师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是很不严密的,此时老师再板书:“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就更不应该了,如果老师必须板书,也只能结合图形,在旁边板书:“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这样才能符合书中本意,达到教学目标。听了我的这番解说,这位老师似乎才茅塞顿开,并深有体会说,数学教学还真要“咬文嚼字”呢!

【反思】

通过听了这节课并再和这位教师交流,给我的体会也很深。我认为现在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的同时还要静下心来,认真咬文嚼字地吃透教材研究教材,做到这点我认为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要善读教材

1.通读全册教材。通读全册教材,是指从整体入手循着作者的思路,依据编者的思想,来学习研究教材。这样容易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认识教材的基本特征,了解教材在本册、乃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要求等,了解教学知识体系,认识教材各部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知识架构。只有这样,教学时,才能前后呼应,有的放矢。

我们知道,苏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有部分知识点是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规律。如“对称、平移、旋转”教学内容分别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出现,但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不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咬文嚼字认真研读才能发现问题,教学中才能驾驭好教材。

2.细读本册教材。细读本册教材,就是在通读全册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本册教材,我们知道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既有总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还有分解目标,甚至课时目标。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读透教材内容,多读、多思、多悟,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明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也才能在目标引领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反之,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漫无目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教师要善思教材

教师在善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在读中思考,在读中领悟,咬文嚼字地吃透每一句话,领会每句话的意思,看懂并理解课本中每幅主题图,最后生成教法。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才能思路清晰,使每节课条理分明,术语规范,言简意赅,具有科学性。例如,我们在学习“商不变性质”时,如果我们抓住“商”这个字教好并让学生理解好掌握好,这样在学习“利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简便运算”时就能容易理解余数变化情况。

咬文嚼字吃透教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咬文嚼字吃透教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咬文嚼字吃透教材是教学渐趋完美的有效途径之一。